《这就是中国》第270期:拉美的“中国时刻”
发布人: 邬含菲   发布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

“中国与拉美的双边关系正在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造福两地人民。”

“当‘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基础设施时,美国没有将资金用于地区发展,而是优先维护全球霸权。”

“亚太经合组织在应对美国的‘脱钩断链’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2024 年11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拉美出席APEC会议以及G20峰会等,并对秘鲁和巴西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东方卫视2月1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马可,共同探讨中拉合作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

【张维为演讲内容】

  2024年11月13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随后又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这一系列活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被称为拉美的“中国时刻”。

  习主席此次拉美之行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中国和秘鲁领导人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了秘鲁钱凯港的开港仪式。当视频中出现这座现代化港口在短短几年内就拔地而起,集装箱巨轮鸣笛远航的画面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表示,钱凯港开港是全体秘鲁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宏伟工程将有力促进拉美一体化进程,开启秘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巴拿马运河或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中转。然而,随着秘鲁钱凯港投入运营,从拉丁美洲到亚洲的航运时间从过去的40天左右可以缩短到现在的20天左右,所以这个港口不仅惠及中国与秘鲁,也惠及整个拉丁美洲与亚洲的经贸关系。专家估计,钱凯港每年能为秘鲁经济贡献约1.8%的GDP。

  建设期间,这个项目已经为当地创造了13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8000多个间接就业机会。据报道,秘鲁期待在中国的帮助下,钱凯港最终会成为拉美的一个物流集散地,将为秘鲁最终成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创造条件,未来来自亚洲各国的货物可以通过秘鲁通达拉美各国,来自拉美国家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秘鲁直达上海以及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

  习主席对巴西的访问也十分重要。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在习主席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了38项合作文件,涵盖农业、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工业、能源等许多领域。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尽管中国和巴西在地理位置上距离遥远,但两国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似的世界观建立了战略友谊。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20亿美元猛增至2023年的4890亿美元,现在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与22个拉美国家和加勒比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项目也一个个落地。中国与拉美经济互补性非常高,合作共赢实实在在地造福两地人民。

  美国长期以来把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像钱凯港这样的项目早就被美国盯上,抹黑从未中断。2024年5月,时任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德森就声称钱凯港“可军民两用”,担忧中国军舰停靠钱凯港。更有美国智库学者反复炒作所谓的中国对拉美的“经济胁迫”。《华尔街日报》也刊文称,中资控股的钱凯港可能成为南美洲“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商业中心”。

  对此,秘鲁前外交部长奥莱切亚则表示,如果美国真的担心中国在秘鲁日益增长的存在,它就应该加大自身在拉美的投资。以秘鲁为例,它拥有丰富的铜矿等自然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它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2024年12月16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拉丁美洲,中国做对了什么?》的文章,指出不仅中国领导人访问拉美的次数远远多于同期的美国领导人,而且中国还带来“真正的资源”帮助解决长期困扰拉美的发展问题,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聚焦提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所谓援助项目形成了对比。

  文章还提到,就在钱凯港开港的几乎同一时间,美国拜登总统也到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他带来的是捐赠9架“黑鹰”直升机和建设一条铁路的承诺。直升机据说是用来帮助秘鲁打击毒品贩运,帮助解决秘鲁犯罪率攀升等问题。至于帮助秘鲁修建铁路,美国国内自己这么多年久失修的铁路都没有钱修,不知美国将怎样兑现这个承诺。

  拜登政府曾推出过美国版的“一带一路”计划,如“美洲繁荣伙伴关系”、“重建更美好世界”,“全球基建计划”等,但美国和西方国家政府没钱,投入主要靠私人投资,而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盈利慢,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私人投资,结果这些项目大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引来拉美国家的普遍失望。

  11月26日,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也刊文提出一个非常直白的观点,它是这样说的:特朗普意图打压中国,但美国除了大棒什么也拿不出。文章援引特朗普在拉美的“头号粉丝”阿根廷总统米莱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作为一个例证。米莱在竞选期间曾经叫嚣“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但上任后对华态度不断软化,直至出现大转弯。他最近将中国描述为“有趣的贸易伙伴”,并计划在2025年访问中国。

  这篇文章指出:米莱决定不再抨击一个占阿根廷出口额10%左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数十亿美元、为阿根廷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生命线的国家。文章认为:“特朗普拉美‘头号粉丝’态度的转变,凸显了特朗普打压中国经济的计划,将会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不仅可以提供投资,而且在拉美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对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等国来说,中国早已成长为一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

  总之,中国与拉美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正在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双方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政治、经贸、人文三轮驱动,并且日益迈向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

  这不由使我想起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女士在上海与我进行的长谈。她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充满了兴趣,问了我很多问题,然后很肯定地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对“全球南方”,对拉美都很有意义。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一个新的现代世界,对南方世界的崛起和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马可演讲内容】

  非常感谢,我很高兴能再次来到《这就是中国》。近年来,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德森将军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最受人关注的官员之一,她的言论反映出美国如何看待我们这一地区。

  她在各种会议上频繁发表演讲,往往聚焦于所谓的中国、俄罗斯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日益增长的关系所带来的危险,强调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如锂、石油、铜、水资源等,并将中国的投资描绘成对所谓“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令人惊讶的是,主导这一论调的竟然是一名军事将领而非外交官,这反映出白宫的“优先事项”。

  最近,劳拉·理查德森将军提出了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制定一项“新马歇尔计划”的必要性。但美国能否兑现这一承诺呢?正如张老师所指出的,美国和G7多次宣布要推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但都未能贯彻落实。

  2021年的G7峰会上,美国启动了“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承诺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30万亿美元投资,与所谓“糟糕”的“一带一路”倡议抗衡。然而,仅两个月后,该项目就从议程中消失了。同样,在2022年G7峰会上,美国又宣布了一项更为温和的承诺,即为这一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提供6000亿美元,但这一承诺也很快被遗忘。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教授、拉丁美洲问题杰出分析师埃文·艾利斯博士是美国“深层政府”中顶尖人物之一。他曾在一份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撰写的报告中承认,美国由于国家资金能力有限,无法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他还强调了中国的一个显著优势: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建筑、矿业、能源和银行等领域运营目标,都保持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愿景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关键。

  然而,美国的行动无力仅是因为财政限制吗?毕竟,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在短短三年内就在俄乌冲突上花费了超过30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年间在全球投资总额的约三分之一。当“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改善了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基础设施,俄乌冲突却导致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致命的冲突,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美国没有将资金用于支援地区发展,而是优先用于维护全球霸权,用于破坏和击败任何敢于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或集团。毕竟如果发展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大,它可能就不会再愿意听从美国的命令了。目前,这一关注焦点是俄罗斯;在未来,它可能会转移到中国。

  中巴关系是地区最具战略性的关系,涵盖了经济、政治和外交多个层面。双边贸易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约1500亿美元,巴西享有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11月访问巴西后进一步提升了双边关系。两国作为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多年来推动了金砖集团的发展。

  当然中巴关系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在贸易多样化方面。巴西主要出口大宗商品——如大豆、铁矿石、原油、牛肉和玉米——而进口的是制造品。卢拉总统的再工业化目标需要更多来自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转让。

  过去15年间,75%的中国投资集中在巴西能源领域,但我们需要将这些投资进行多元化。这是巴西的任务:我们应制定战略计划,推动与中国建立更平衡、共赢的伙伴关系,主动与中国沟通并提出这一点。而中国已经愿意与许多“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对话。

  随着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新挑战将会出现。然而,特朗普的分裂性本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可能为中国和拉丁美洲制定统一的战略应对这些挑战创造机会。

【圆桌讨论】

主持人:2024年是中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第十个年头,张老师,如果让您对过去十年来中拉关系和合作进行综述,您会如何评价?

张维为: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时我们是从举办中拉论坛的峰会为起点,后来又举办了中拉共同体论坛,参与方包括中国、拉丁美洲-加勒比共同体,简称中拉论坛。它成功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双边的贸易巨增,现已接近5000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大部分拉美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或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是革命性的。中拉合作还有几个特征,一个是范围非常广,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对话等等。二是非常新,除了过去比较强调能源矿产,现在进入高科技、进入绿色经济、进入智能化,进入新经济。

主持人:作为巴西的代表,马可先生您对中拉合作有着深入了解。过去十年,从南美地区的角度来看,大家如何看待中拉合作?

马可:首先,非常感谢再次来到这里。正如张老师所指出的,数据讲述了很多故事。例如,中巴贸易额从2013年的207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8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也达到了1430亿美元。中国还成立了丝路论坛和其他多边投资平台,包括工业基金、结构性基金和合作基金,这些基金总额约为350亿美元。

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案例。例如,占全球市场约37%的全球最大锂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与玻利维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不仅包括购买玻利维亚的锂原矿石,还包括在玻利维亚建立工厂来加工锂矿,推动玻利维亚建立锂矿工业。未来几年,玻利维亚还计划生产电动汽车。

在我所见到的中拉合作中,这是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对于我们而言,工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我认为,中国可能是、能够是、并且将会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主持人:马可提到了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合作,除了这些具体项目外,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合作。张老师,钱凯港项目将如何惠及整个拉丁美洲国家?

张维为:我在演讲中提到秘鲁特别希望成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将其打造为中转港、物流集散地和发包中心等。然而,这并非易事。从钱凯港来看,其深水港条件非常好,但必须配套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络,才能将周边的巴西、玻利维亚等国家连接起来。

在这建公路建铁路有很多挑战,因为安第斯山脉、亚马逊森林都横在这里。所以光是靠秘鲁一个国家经济撑不起这港口,必须有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人为你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发展做准备的,但配套能不能跟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钱凯港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来观察。一方面它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达到良好预期的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困难险阻。我们还是先来讨论预期,马可先生,如果钱凯港成功的话,这个模式对于整个拉丁美洲大陆有多大作用?

马可:钱凯港的成功有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一场贸易革命,对巴西的影响尤为显著;巴西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体,至今尚无一条通过太平洋到中国的出口通道。

因此,巴西政府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将巴西与太平洋连接的项目,这不仅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这反映了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重心正从过去几个世纪一直位于大西洋中心的经济体,逐渐向以太平洋为核心的经济体转移。正如我们所知,亚洲经济体目前是最具活力的。因此,巴西需要与这些经济体建立联系,这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建设连接巴西与钱凯港,并最终联通上海的项目,可能成为中国推动的最具战略意义的项目之一。

张维为:我走访了拉美的十几个国家,发现这一地区资源极为丰富,怎么可能无法发展起来呢?许多人抱怨离美国太近,认为美国阻碍了其发展,这是旧的秩序造成的。

现在中国这些项目的示范效应巨大,钱凯港项目就和很多在非洲的其他项目一样,开始很多非洲国家也对这些项目表示怀疑,结果一两年高速公路、新机场就建起来了。非洲人就发现中国人是真干事的。因为他们和美国、欧洲光谈判就是三五年起步,而同样的时间中国已经完成了五十个、一百个项目了。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提到这一点,过去这些年,美国和西方国家常常对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抹黑,尤其是所谓的“债务陷阱”指控。对此,我们的反击是有力的。我观察到,中国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似乎已经发生了转变。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马可:我认为拉丁美洲的态度从未改变。首先,关于“债务陷阱”问题,全球已有大量研究反驳这一观点,许多甚至来自西方学术机构,揭露了那些虚假新闻。实际上,非洲国家最大的债务来自于位于法兰克福、纽约和伦敦的西方银行。

此外,我认为我们已有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例如,阿根廷在米莱总统之前的费尔南德斯总统领导下,签署了与中国的多个合作协议。比如,中国与阿根廷签订了一项价值5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更新阿根廷的国家铁路系统;中国还在建设一个大型水电站,投资金额同样为50亿美元。

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贷款80亿美元给阿根廷用于核电站建设,还为该项目提供了8年的宽限期,允许阿根廷在8年后开始还款。中国不仅为拉美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技术支持。自2021年以来,中国掌握了核电站的技术,尤其是华龙一号技术,并已将这些技术转移给了阿根廷。

不幸的是,受美国影响,该项目在米莱当选总统后被暂停。尽管他对中国的态度相对温和,但这一项目仍被搁置。因此,我认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像这样的战略性项目可能因为美国干预而被取消或推迟。

主持人:我们跟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最大的变数,可能就来自当地的政治人物或者其政治格局一旦发生变化,对这个项目的态度转变,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始终坚持耕耘。

张维为:我觉得中国外交有一点是非常好的,实际上我们的外交,除了跟政府、执政党打交道,只要当地的法律允许,我们也跟所有的党派、所有的政治团体尽可能交朋友。中国是真正的中立,我们希望两国关系不局限于两个政府,两个领导人之间,还建立包括两国人民、两个国家的整体关系。这样不管是谁执政,两国关系都能够发展的,从长远看是非常有利的关系。

【观众互动】

观众:刚才老师提到了钱凯港,马可也提到了玻利维亚的宁德时代合作项目,以及阿根廷的铁路更新项目。除了这些项目之外,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其他哪些领域也有重要的合作?目前这些合作的进展如何?

张维为:中国在拉美的投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第一条地铁是由中国建设的;还有阿根廷南部的水电站等诸如此类的大大小小的项目非常多。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拉美的市场也越来越广泛,在不少城市中,来自中国的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非常受欢迎。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马可,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哪些国家还涉及其他项目?

马可:让我给你讲一个目前正在巴西与中国之间讨论的项目,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项目。巴西是一个大宗食品生产国,出口大量大豆、牛肉等。然而,在巴西,大多数我们吃的食物是由小农场主生产的。问题在于,巴西的机械工业主要关注向出口用的大型农场提供服务。

目前,中巴之间正在进行一场非常重要的讨论,因为中国的土地分配与巴西正好相反。巴西曾进行过一次伟大的土地改革,因此大多数土地由普通农民耕种。而中国在机械产业方面拥有一个强大的分支,专门为小农的土地提供生产设备。然而,在巴西,只有不到50%的小农场主能够接触到机械化农业设备。

目前,巴西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中国公司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将中国机械工厂引入巴西的大讨论。如果这个项目得以实现,这将可能引发一场革命。想象一下,如果能在小农场中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粮食将以更低的价格供应。

另一个中国项目是关于有机肥料产业建设。这是由中国农业大学(CAU)开发的一项技术,我们也在努力推进这个项目。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个人也参与其中,并且期待今年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如果成功,这将对巴西的有机食品生产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将降低食品价格。

观众:目前有一些经济合作组织,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二十国集团(G20),这些组织的成立宗旨是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然而,这些组织的一些理念似乎与当今世界的一些现实存在差距。那么,亚太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在应对美国的“脱钩断链”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张维为:APEC的成立,很大程度上与亚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快速和繁荣的发展有关。其最主要的动力还是希望降低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并整合各国的关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亚太地区的关税从平均大约17%降至5%左右,这是APEC的一项成就。然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提出了“印太战略”,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不过,这并不影响APEC对中国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即使美国退出了,我们依然可以带领大家继续前行,这也是中国今天的底气所在。

G20有所不同。G20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西方七国集团无法应对危机,只能请求其他大型经济体的帮助。因此,G20汇集了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共同开会,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它与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事实上,习近平主席在这两个平台上的发言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在巴西召开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主题集中在消除贫困与饥饿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国与巴西合作时的核心议题,这在以往的G20会议中从未讨论过。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和饥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回想巴西卢拉总统竞选时的讲话,他曾表示:“我希望在完成我的使命时,巴西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这是他的目标,而中国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有着最丰富的经验。

在杭州举行G20峰会时,中国将发展问题和非洲问题置于重要议题。作为东道国,中国有权优先设置议题,并将发展问题和非洲问题提到讨论的前列,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此外,领导人们每年也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开展对话,这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马可:是的,但老实说,我现在对G20的期望已经不高。由于极端的两极化以及西方大国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持续攻击,G20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分化。尽管如此,卢拉总统仍然能够跳过两极化和俄乌冲突问题,提出了一个积极的议程,即全球反贫困和饥饿联盟,这值得肯定。

然而,正如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我认为G7国家实际上不会为全球反贫困和饥饿联盟提供资金或积极参与其中。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全球南方”最具潜力的多边平台可能是金砖国家。我们在巴西也讨论过,卢拉总统应该在金砖会议上提出这一议题,因为正如你所说,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具有最深厚的经验。

这是金砖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都在为此而努力。我认为金砖国家将成为未来几年非常重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吸引力、创造性甚至大胆的项目,因为这些国家有着共同点——它们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平台。

今年,金砖国家迎来了新成员印度尼西亚。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在金砖国家投资更多。至于G20,我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化的对话平台。我们参与其中,更多是为了与美国、德国和法国保持对话,而在金砖机制下,我们可以真正推动务实的项目。

主持人:正如马可所说的,金砖机制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张老师刚才提到,APEC和G20对于国家间的交流都非常重要。但最终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合作实现实质性的进展。今天我们的对话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中拉关系、中非合作和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等。通过这些讨论,我们意识到许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情况,开阔了视野,看到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许多重大变化。

我相信,无论是未来中拉关系,还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虽然具体的时间表难以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变化一直在发生,发展也在持续推进。只要我们继续推动这一方向的发展,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转载自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唐晓甫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