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正在塞尔维亚访问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应邀前往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IPE),与20余位资深研究员围绕“中国-欧盟-塞尔维亚关系评估”主题座谈。双方就中国模式、中塞关系、中欧关系及塞尔维亚在中欧关系中的角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欧亚研究中心负责人杜桑·普罗罗科维奇(Dušan Proroković)主持座谈会,他代表全体研究员对张维为教授专程前来进行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普罗罗科维奇教授介绍了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表示该所许多成员曾多次访问中国,对张维为教授及复旦大学有很多了解。

张维为教授在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IIPE)座谈
张维为教授回忆起自己1986年首次访问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美好经历,并对比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今天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谈及中欧塞三边关系时,张教授指出,中塞关系的深化将对欧盟的对塞政策产生积极影响。他强调,现今欧盟迫切需要为自己的傲慢与缺乏自主性进行系统性反思。他以中欧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失败为例,指出中国在遭遇美欧重重限制后另起炉灶,成功地自主研发了性能超越美国GPS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将其服务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张维为教授团队与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参会人员
在互动环节中,张教授回答了研究员们关于中美贸易战、台湾问题、中国发展经验等热点问题的提问。他还分享了邓小平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展现的长远战略思维和乐观主义精神,并强调中国始终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推动自身发展和全球治理改革。
座谈结束后,张维为教授与普罗罗科维奇教授互赠书籍与纪念品。
塞尔维亚前外长、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武克·耶雷米奇(Vuk Jeremic)参加了座谈。
中国研究院宋鲁郑研究员、戴维来教授、卓子涵助理研究员陪同参加。
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前身为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重要研究机构,现直属塞尔维亚政府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该所聚焦国际关系、地缘战略及全球经济议题,为外交决策提供智库支持,其研究涵盖欧盟一体化、巴尔干区域安全、新兴经济体合作及能源政策等领域。研究所还出版权威期刊《国际问题》(International Problems),并与联合国、欧盟及多国智库合作,主导区域对话,被视为西巴尔干地区国际政治经济分析的核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