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参加“北京-东京”论坛,分享经济重启关键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


1130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疫情后的国际秩序与中日两国的作用”。百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传媒界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嘉宾,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与疫情防控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日两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冲击。尤其是当前日本国内,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中国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疫情反弹的苗头。如何一边做好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一边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成为中日两国眼下关心的共同课题。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王毅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深刻感受到人类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也让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再次得到彰显。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两国民众感情出现反差,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王毅强调,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大众和社交媒体对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感情互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特殊责任。他建议两国媒体一是追求真实,在报道对方国家时应将实际情况完整展现。二是传递善意,应跨越两国社会制度和理念的不同和差异,以更加包容和友善的态度,推动两国人民更好相互了解,更多相互认知。三是共创未来,希望两国媒体登高望远,着眼未来,聚集中日合作的正能量,展示亚洲及世界发展的新愿景。

今年新设的“公共卫生分论坛”是本届论坛的一大看点。来自中日两国的12位嘉宾聚焦“中日两国及亚洲的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启”这一主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应邀参加,并以“后疫情时代的中日韩经济合作”为题发言。

他表示,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也为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总体上看,东亚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都普遍好于欧美国家。对于日本最近出现的疫情反弹,中国人民十分关注,相信日本能够克服困难,应对好这场疫情。


他强调,中日韩三方的经济关系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疫情使全球化的状态有所调整,区域化加强,世界上三个板块的区域化更加明显:欧洲板块、北美板块、东亚板块。中日韩合作在东亚区域化过程中举足轻重。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中日韩自贸区奠定了基础。三国应进一步提速自贸区谈判,通过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他表示,中国政府在抗疫过程中采取了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政策措施,与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进行了充分的信息共享。中国之所以能够有效遏制疫情,除了果断的决策和坚决的措施以外,得益于此前中国医疗改革中推行的“强基层”政策。今后全球依然存在未知病毒大暴发的可能,中日应未雨绸缪,在数据共享、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相应的合作机制。


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教授押谷仁赞赏了中国在遏制疫情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并及时分享了相关数据。他同时指出,由于两国体制不同,日本很难复制中国的强有力防控措施。对于当前在日暴发的第三波疫情,他表示虽然季节性因素以及“超级传播者”的增多造成了日本抗疫的困难局面,但是日本的疫情防控依然处于较好水平。


放眼接下来中日潜在的合作领域,东京都立大学教授诧摩佳代建言日中可开展三方面的合作:实现新冠疫苗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平分配;推进世界卫生组织(WHO)改革,形成更有效的全球传染病防控机制;牵头在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形成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框架机制。


经过两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两国嘉宾就接下来中日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合作,促进经济重启,推动世卫组织改革等多个议题达成了共识。

日方主持人工藤泰志在总结分论坛成果时表示,听了中方嘉宾的详细介绍,他感到中国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富有理论性和秩序性。本次分论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他希望日中就疫情防控继续深化交流,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北京-东京论坛

创办于2005年,每年一次,在北京与东京轮流举办,已成为两国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综合性交流平台,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