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热议张维为院长“中国三部曲”率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就与经验
发布人: 姜媛   发布时间:2017-09-04   浏览次数:


前,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的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中国震撼》等“中国三部曲”以多语种在海外出版,并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姚映然讲述了“中国三部曲”“走出去”的故事,并总结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震撼》英文版


张维为教授是近年广受瞩目的“中国模式”的坚定捍卫者,他的“中国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出版后不仅迅速成为超百万级的畅销作品,而且在较短时间内就授出了多个语种、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成为中国话语“走出去”的一个亮点。2011年7月1日,《中国震撼》繁体版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正式发行,并于香港书展期间举行了新书发布会。2012年4月,World Century公司正式出版《中国震撼》英文版。此后,“中国三部曲”又相继授出日语、韩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老挝语等多个语种版权。


基于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关心和好奇心选择合适的题材和内容,用通俗的表达、专业的思考组织内容,用中西对话的方式做好营销推广,借助媒体的力量,让主题出版物在西方世界找到新的市场,这是我社探索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中国三部曲”正是我们的新尝试,我以《中国震撼》英文版的出版为例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保证较高的翻译品质


张维为教授经历传奇,曾担任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英文翻译,任教欧美大学,20余年时间走访了100多个国家,深入接触政商文教各界人士。“中国三部曲”是在百国经验、全球视野下讲述中国故事,出版后迅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关注。2011年1月《中国震撼》出版,引发热议,同年6月27日,张维为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政治学家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就中国模式是否会改变历史的终结展开公开辩论,成为广受瞩目的国际学术事件。数月后,张维为又接受了半岛电视台的英文专访。国际学界、媒体界、文化界的积极关注,为《中国震撼》的版权输出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英文版的版权转让合同于2011年10月正式签订,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国际著名的World Scientific出版公司在美国合资成立的World Century 出版公司出版。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张维为对英文版的内容进行了调整,70%是原文的翻译,30%为改写、重写或调整。英文版的书名改为The China Wave: Th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震撼”一词,既指外部的振动,也指心灵的撼动,英文中没有恰当对应的词,最后选择了The China Wave(“中国浪潮”或“中国大潮”)作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直译。内容方面,由中文版的八章改为英文版的六章,中文版前五章是本书的重点,也是外国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基本未变。后三章在英文版中压缩为一章,对涉及中国与印度、东欧等国比较的章节作了调整和删节,以显得更加平和。
此外,英文版还增加了作者与福山的辩论内容,并以“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为题收尾。


《中国震撼》(英文版)于2012年4月正式出版。主题出版“走出去”不能仅以出书为目标,还应积极做好海外宣传推广,为此,我们选择2012年伦敦国际书展为《中国震撼》(英文版)全球首发的时机。为了提升首发式的社会影响,并凸显该书在海外的学术影响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围绕该书的发布,举办了“中国道路国际高层论坛”(The Great China Wave:Discussions on the China Developmental Model),该论坛作为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点项目,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单位承办。论坛的主题紧扣《中国震撼》的内容,讨论中国的发展道路,邀请中国和海外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国际知名人士,从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领域讨论中国发展的道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论坛邀请了前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经济学家、中国改革政策顾问陈平,英国《金融时报》外交事务首席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以及国际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国际新秩序的诞生》的作者马丁·雅克等国际学术界、媒体界、政策领域的精英到场,众嘉宾发表精彩演讲,并围绕“中国是否提供了西方普遍推崇的自由民主制之外另一种治国方式?”“是否能用中国的文明史来解释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价值和程序?”“中国的特殊性何在?”“中国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经济结构对其他国家的意义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讨论会后,吉迪恩·拉赫曼和马丁·雅克还参加了下午在肯辛顿大街99号屋顶花园酒店举行的《中国震撼》(英文版)读书会,嘉宾和张维为一起,同中外读者一道讨论、分享本书的创作过程、观点。


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张维为的《中国震撼》(英文版)举行了专场研讨会。研讨会由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勾安竹教授主持,张维为做了题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主旨演讲。牛津大学中国当代史教授米德就《中国震撼》和张维为的演讲作了点评。他热情回顾了《中国震撼》一书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认为“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对理解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会学者就《中国震撼》一书以及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话语等话题与张维为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对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蒂莫西·加顿·阿什,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许慧文教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研究员、国际关系学教授罗斯玛丽·福特,牛津大学中国政治研究副教授蓝梦林,牛津大学中国-非洲关系研究网负责人范后文博士等一大批牛津学人参加了互动对话。


《中国震撼》(英文版)的出版,不仅成了2012年伦敦书展的亮点,也引发了国际学术界、媒体界的热议,对图书内容关注的背后,是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和讨论。《中国震撼》(英文版)现已作为重要教材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采用。这些热议和关注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震撼》其他语种版权输出的顺利展开。


《中国震撼》韩文版


逐一攻克现存的难点,探索“走出去”的方向


“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当代价值观”等,已经成为了新的版权输出热点。这部分版权输出的难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翻译,英文基础好,对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有研究,对西方受众的阅读习惯有了解的译者是首选,但这样的译者太少。《中国震撼》的英文版,我们借助张维为的语言优势,请他本人完成了翻译工作。其他版本的翻译,我们是不断寻找、不断筛选的,在翻译过程中也与译者反复磨合,自己的编辑团队和外方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共同摸索,共同把关。二是海外推广,我们一直在摸索有效果、有吸引力的海外推广方式,英文版《中国震撼》是个很好的尝试,未来我们还会在论坛、演讲之外,尝试更多的做法。


另外,《中国震撼》(英文版)的“走出去”也给了我们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走出去”的内容应谨慎选择,既要有本土关怀,也要有国际视野,在体现中国价值的同时学会用国际通用语言讲述。《中国震撼》正因在这两端保持了较好的平衡,能较为深入地参与国际主流话语的对话中,而非自说自话,从而受到国外出版市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二是抓住机遇,积极利用国家和各级部门提供的便利条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丝路书香”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等等,为主题出版的“走出去”解决了后顾之忧,出版社应该积极申报。《中国震撼》英文版的出版就得到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资助,在宣传推广上更是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称“总局”)及各级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根据专家、学者和编辑的意见,上海人民出版社提出了一个口号:以专业学术打造出版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风尚。“中国三部曲”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许多主题出版和专业、大众出版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去年习总书记发表了“5·17”讲话,今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我们也在这个基础上,跟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进一步探讨呼应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的新题目,“中国话语丛书”就在诸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顺利启动。今年我们已经推出了《文明型国家》,后续还会有一批图书跟进出版。“中国话语丛书”的“走出去”工作已经在推进,《文明型国家》一书的英文版合约已经签订,目前正在翻译过程中。


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在政治读物、历史读物、法律和文化读物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产品资源,未来的“走出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件大事:一是挑选更多适合海外推广,适合普及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文本和选题,列入版权输出的重点工作中。二是加强和拓展我们的海外合作和输出工作,用更高效的方式运作输出项目。三是加强翻译团队和编辑团队的建设,储备一支能翻、能编、能与海外出版发行有效配合的优秀团队。四是做好海外的发行销售工作。我们希望在纸书、电子书的销售方面都能有较大提升。这方面我们会借助一些专业代理商,也会与国外的图书馆、智库等直接需求方建立联络。当然,这些工作的开展还要得到中宣部、总局、国新办、社科规划办的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出版商务网

网址链接: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4137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