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研究院宗旨为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推动中国思想和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
基于这一目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共同合作,设立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现任中心主任为张乐天教授。中心成立伊始,即与江苏省吴江市政府、江苏省东海县政府、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政府、上海市共和新路街道、上海市文广集团(上海音像资料馆)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社会生活资料库,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贵州民族大学、海南研究院、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等国内机构建立起协作关系。2012年11月,中心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合作设立“复旦大学-UCLA社会生活比较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研究的开展。目前,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搜集有个人日记与工作笔记约3000多本,个人书信约35万封,人民公社资料10万多件,时间跨度从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为了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的研究,进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更真实、深入的理解,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计划联合招聘访问学者,参与上述研究。
二、项目招收条件
1、访问学者应为上海各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研究生。
2、访问学者应致力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对相关工作有热情。
3、访问学者招收计划面向所有研究领域,如果您的专业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我们会优先考虑。
三、项目运行时间
2017下半年计划招收2个批次的访问学者,每批访问期限为3个月。每一批次计划招收人数为2人。访问学者每周应有至少2个工作日(4个半天)的时间到中心开展访问及相关交流活动。
四、访学期间工作
访问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项目开展研究:
(一)文化、道德与秩序:主要以中国1950年代的书信资料、日记资料、基层单位档案资料为基础资料,揭示新中国的社会基础,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扎根的中国土壤。
(二)百姓中国:以书信、个人日记为基础资料,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若干关键年份,挖掘每一个关键年份中普通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情感生活、互动特色,呈现中国普通老百姓演绎的中国当代史。
(三)“小人物,大历史”:通过梳理各类基层单位档案、个人书信与日记工作笔记等资料,从中找出“小人物的故事”,分期分批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作为研究资料进行出版。
访问学者需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参与和研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五、访问学者可以享受的资源
1、可享受专门的办公空间及补助。
2、可参加中国研究院举办的所有活动。
3、可为访问学者的调研提供相关资源和帮助。
4、可使用复旦大学的课程资源。
5、可阅览和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
6、访学结束后,可获得由中心联合研究院颁发的访问学者荣誉证书。
六、访问学者招收程序
个人申请-所在研究机构推荐-中心联合研究院遴选(是否需要加一场答辩)-发放录用通知
七、申请材料
申请者将以下材料打包发送至研究院邮箱:chunqiuscholarship@163.com
(1)填写《中国研究院访问学者申请表》
(2)一份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与研究经历、已发表学术成果等。
(3)一张学术型的电子版高清照片。
建议宽与高比例为 8:10,照片大小在200k至800k范围
(4)一份访学期间的研究计划(2000字左右)
(5)一封研究机构负责人的推荐信
八、申请时间和联系方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2017年下半年访问学者计划自2017年6月15日开始接受申请,至2018年2月5日截止。请有兴趣参加的人员于2017年8月31日前将申请材料发送至联系邮箱。我们将于2017年9月30日前公布录取结果,并通知申请人及所在研究机构。
联系邮箱:chunqiuscholarship@163.com
联系电话:13817687207
项目联系人:钟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