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讲好克拉玛依故事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723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左)接受《克拉玛依日报》专访,并获赠克拉玛依日报社文创产品(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浩然 摄)


723日,首届“你好,丝路”网络国际传播交流大会在克拉玛依市成功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作为嘉宾参加了大会的重要环节——“国际传播·价值塑造”跨界圆桌对话,与中外嘉宾围绕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展开讨论。


交流大会结束后,《克拉玛依日报》对张维为进行了独家专访,对话“一带一路”倡议中克拉玛依的机遇与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不要掉入西方话语体系陷阱


虽作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但张维为被大众熟知却是源于东方卫视一档政论栏目——《这就是中国》。该节目自20191月开播后热度不断,截至今年6月,仅在“bilibili”网站的播放量就超过1.1亿人次,海外平台播放量更是超过11.9亿人次。


面对各方评价,张维为淡然回应,自己做这个栏目最大目的就是解构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确立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和世界的主流叙事。


讲好中国故事不要掉入西方话语体系陷阱。现在有很多人长期受到网络上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用西方话语体系理解、解释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机械地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表述中国故事。“这种叙事模式在西方和国内一些人的鼓噪下,蒙蔽了不少人,让他们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张维为说。


他举了一个生动例子。西方政客经常说中国人权不好,他们用所谓的西方人权理论来解释、强调所谓的政治权利、公民权利等等。其实21世纪对人权特别是对公民权和生命权的最大侵犯,就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造成几十万平民百姓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人命关天,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美国却不遵守。美国应该首先解决其国内每个月死于枪击的上万人的生命权保护问题,还有超过60万无家可归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


中国一直把人权重点放在发展权,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进步和国家的崛起。我们要跳出西方的话语陷阱,确立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要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结合起来


跳出西方话语体系陷阱,就必须用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诠释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和认知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客观地讲,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中国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中国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故事吗?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思想舆论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也是中国智慧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协商传统的民族,“遇事好商量”是中国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华民族兼容并蓄传统的体现。


张维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平台——


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你参与我们欢迎,但因为某些原因,你现在不能参加或者不愿意参加,我们也理解,不强迫。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根本目标,你参加这个项目是出于你自己的利益,让我们来一起商量、一起建设、一起获益,彼此成就,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智慧。”张维为说。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中,我们要警惕一种言论,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赔本赚吆喝。”张维为特别强调。


他指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民企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们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不可能老做亏本买卖。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整体是非常成功的,这里有政府推动、市场驱动、民心互动,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广阔的发展大市场,不仅让中国受益,更让沿线国家和地区搭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列车,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克拉玛依要有所作为


单从体量上讲,小城市短板尤其明显。但站在大格局来思考,对于新疆各地级市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却是重大机遇。克拉玛依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关键看能否准确将克拉玛依的发展放到“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中、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中。


张维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克拉玛依乃至整个新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新疆由内陆地区一下变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周边接壤的各国做生意、人文交流非常便利,物流人流将爆发式增长。中亚、西亚、中东以及蒙古、俄罗斯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国家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但其制造业尤其是服务业基础薄弱,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形成极大的互补性。客观分析加上我们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就会立即发现其中蕴藏的机遇是巨大的。


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克拉玛依,如何有所作为?张维为给出建议——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一带一路”倡议,要突破西方教条,发现其中蕴藏的优势。


张维为表示,此行虽是第一次踏足克拉玛依,但从一些基础资料和自己一天的游历,他感受到克拉玛依的发展相当不错。例如,克拉玛依人均寿命达到81岁,比美国人均寿命76岁高5岁,这就是人权的一个具体体现。例如,克拉玛依门类齐全的石油石化工业基础、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和数字经济、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图景,这些都是精彩的克拉玛依故事。


新疆也是一样,新疆正在迅速迈向现代化,新疆绝大多数百姓的获得感满满,“夜市自由” “夜宵自由”“吃肉自由”“水果自由”“空调自由”等等足以令很多国家的民众羡慕,这些都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看年轻一代,重任也在年轻一代


中国的未来在青年一代,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也不例外。年轻人如何在新疆特别是在克拉玛依讲好中国故事?张维为给出了建议。


他说,互联网将地球互联成一座“村庄”,年轻人既是主角又是核心力量,因为年轻人网感好又是网络原住民,所以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克拉玛依应该给年轻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和机遇。


针对近期网络上有一些唱衰中国、贩卖焦虑的现象,张维为给出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一方面国人对疫情过后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形成现实差距,进而产生焦虑;另一方面网络很容易带偏节奏,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此刻的美国要唱衰中国。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5%,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国家增长率更低,欧美都在经历通货膨胀,购买力下滑,导致进口减少,对中国的外贸也有影响,但中国外贸还在逆势增长。总之,如果连中国都没有机会,那全世界该怎么办?


如何不被“带节奏”?张维为呼吁年轻人要有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非常自信,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批年轻人已经成为购买国货的主力。他们是平视西方甚至有点俯视西方的一代。当今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声音,我们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走极端、不被带节奏。中国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全体中国人民都是受益者。


也许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张维为说。


采访最后,张维为用一句话概括形容克拉玛依:“新疆是个好地方,克拉玛依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