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晚,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应邀通过视频参加了“求和平、促发展:全球20国智库在线对话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致欢迎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做特别演讲并现场问答。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Vince Cable)、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等先后发言。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演讲中指出,最近围绕乌克兰危机出现各种荒谬论调和虚假信息,企图把俄乌冲突的责任安到中国头上。比如歪曲中俄联合声明,将其中的“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解读为中国“事先知情”并“背书”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因而得出结论,中国须对俄乌冲突承担责任。这种论调很荒唐。中国既不是当事方,更不是肇事方,凭什么要中国对俄乌冲突担责?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之上,也不受第三方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中俄通过平等协商、和平谈判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各种复杂问题,建立了高度政治互信和密切经贸联系,两国友好无止境、合作无禁区的表述正是反映了中俄关系这一现实及愿景。实际上我们同各国都讲友好,谈合作从来都不设限,也没必要设限。倒是有的国家莫名其妙地为发展对华关系人为划出禁区,提出很多先决条件,还大搞脱钩断供,甚至用竞争对抗来定义双边关系,限制双方合作,这样的关系怎么可能搞好?
他强调,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青红皂白确定自己的立场,不跟风、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中国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努力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人道援助,不打小算盘,不谋地缘私利。反观个别大国,不仅不劝和促谈,反而扬言要用乌克兰危机来削弱俄罗斯,要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显而易见,他们关心的不是和谈止战,不是乌克兰人民生命安全,而是把乌克兰当作拖垮俄罗斯的耗材和炮灰,用乌克兰人的生命来满足自身大国野心,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
张维为教授就俄乌冲突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