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出路、信心——中国研究院谈2017年两会
发布人: 郑子昂   发布时间:2017-03-17   浏览次数:


315日,2017年全国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落下帷幕。

  

在全球经济阴晴未定,各国政治形势起伏跌宕的情况下,中国两会引人注目。

  

在这个愈发显得不确定的世界,中国74.4万亿人民币的庞大经济体量和6.7%的增长率成为世界上最稳健的存在。新的一年,中国政府下调了DP增速至6.5%左右,甚为谨慎。特色外交卓有成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民众福祉无小事,小小的漫游费减免,由总理亲力亲为,引来民众赞叹。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出现了新面孔:贸易保护主义、为企业减税降负、港独没有出路、人民币国际化不倒退等等。

  

两会期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多位学者就两会议题发声。文扬、寒竹、宋鲁郑研究员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解读。

  

(一)报告解读

  

一、中国信心


报告说: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路很不寻常。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文扬研究员解读:在当前世界大环境下,信心是各国最重要的资产。中国的十三五开局,外部环境是世界经济增速最低、金融波动加剧、挑战多发,国内环境是结构性改革难度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总理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这就是信心的来源。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其他国家不太可能有这个信心来源。



  

报告说: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鲁郑研究员解读: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中国有一种欧洲没有的自信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中国确实已经是十足的大国外交。2017年在欧美民粹主义的衬托下,则有可能变成超级大国外交。2017外交看点是这种新地位给中国发展和自身利益带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两岸统一。



  

二、经济形势


经济方面,报告说: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宋鲁郑研究员认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表明中央对国际形势不乐观。特朗普继续退出全球化,英国继续脱欧,欧洲本土继续分裂。法国政局现在也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报告说: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文扬研究员解读:报告再次重申,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脱贫要让群众认可,政务改革要让群众感受到“放管服”,整顿市场要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说实话这些标准都不低。如果对照特朗普“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承诺,中美两国相当于在这个方向上也展开了一个无形的竞争。结果如何,4年后再看。


而且,现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还要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因为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的中国经济。所以,像“爬坡过坎”、“走好新的长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等,也都是中国经济的专业术语。

  

报告指出,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我国经济基本面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动用的工具和手段多。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可谓吹响了金融改革“集结号”。

  

白果副研究员认为,上海金融市场可以在这方面做出探索,不只是一些单一的金融产品,或者是一些金融交易,我们还需要对现在比较主流的欧美的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反思,要提出我们自己的更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更适合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体系。上海要在这样一种实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促进“脱虚向实”方面,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一些新思路,比如可以建立创新性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展国家战略性投资基金,直接把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包括一些研发,创新等,会为我们的下一步”脱虚向实“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三、港独是没有出路的

  

报告说: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港独”是没有出路的。

  

宋鲁郑研究员解读:看来港独已成一股无法再忽视的思潮。中央此时提出,有对本月特首选举施加影响的用意。长期看,则是要遏制它的发展势头。


不过,我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地理位置与实力对比决定这是没有悬念的对决。外方用意在于添乱和抹黑“一国两制”,添乱和抹黑会很成功,但港独绝无可能。我们需要香港的成功证明“一国两制”的成功。

  

寒竹研究员解读:李克强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是第一次,是对“港独”的批评。这一句话至少透露出两个基本信息:


第一,这显示中央政府已将“港独”定性为真实存在,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自2014年香港反对派搞的“占中行动”失败以来,一些个别人士公开以“港独”的言行挑战中央政府,挑战中国的国家主权。显然,这个现象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日之香港,“港独”已经不是一个空穴来风的传闻,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地界定了这个事实。


第二,这句话显示出中央政府反对“港独”的决心。李克强总理的话表明,对于正在滋生的“港独”现象,中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管而任其蔓延。热衷“港独”的个别人不应有任何侥幸心理。



  

四、香港要赶紧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找准位置

  

报告称: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我们对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

  

寒竹研究员解读:这是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战略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双重意义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粤港澳大湾地区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众所周知,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今年将会通车,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粤港澳的经济日趋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地区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交融的城市群,一个新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在这个形成的新兴城市群中,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在发生转移。深圳经济总量在2015年已经超过香港,而广州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已是指日可待。以笔者个人所见,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深圳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角色。面积只有深圳一半,人口大约是深圳的三分之二,经济总量持续与深圳拉开距离的香港在未来发展的定位应当是粤港澳大湾区诸多城市群的一个点。香港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中获得新的能量,搭上中华民族复兴的高速列车,事关香港社会未来的繁荣与否。

  

此外,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

  

宋鲁郑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在欧洲面临的挑战是极右派获胜,“一带一路”走向欧洲就困难增多。传统政党如能获胜,会和中国联手对抗反全球化,一带一路成双方合作抓手。

  


(二)张维为院长点评闭幕式新闻发布会

  

315日,人大闭幕会期间,张维为院长接受CGTN电视台专访,英文点评会议。以下是实录: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到央行行长周小川说,2017年北京将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您怎么解读这个政策导向?因为政策明确显示出涉及到一些货币重组。

  

张老师:在中国经济方面,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不像西方媒体经常报道的那么简单——中国会令其货币贬值,扩大出口,不是这样的,中国聚焦于经济结构重组,我们明确这一战略性目标,来优化经济结构。这意味着更多国内消费,更多高科技,更多新经济,更多数字经济,更多21世纪经济。

  

主持人:那么贸易方面,2017年中国的贸易将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图景?商品价格在下降,去年我们得到数据显示,中国贸易实现了大概两年来第一次顺差。

  

张老师:在国际贸易方面,如果我们看一看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是6.5%的增长,比去年稍稍低了一点。我们要考虑外部环境,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但是欧盟包括荷兰,法国,德国,各有不同的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统统考虑在内。另一方面,我支持较为长期的投资,因为不只是政府大量的投钱,而是要有战略性的目标,比如中国制造2025,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有战略重要性的新兴产业稳定期,中国可以为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乃至下一代人做计划。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可再生能源,上升到战略产业,中国引领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生产,例如太阳能,风能,电力汽车等等。

  

主持人:这的确是一个自信和确信的信号,所以您认为这次新闻发布会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哪些问题将真正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张老师:我基本上赞同库恩博士的观点,这是一个十分自信和乐观的信号,确实,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目前展现出了十足的自信,乐观和可预测性,这一点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做?李总理回答了范围如此广泛的问题,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体的图景了,总是先看到一个总体的情况,然后再看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可以解决,如何解决。所无论是中美关系,创造就业,新经济还是货币问题,这些都可以得到解决。

  

(衡明明翻译并整理 指导教师:余亮)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