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教授出席“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并探讨“一带一路”下中非合作。
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CAPE)理事单位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社、期刊编辑部的100余名政治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周文教授的学术报告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是新殖民主义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自身发展经验支持非洲国家发展,实现中非共同发展,最终使中国梦和非洲梦紧密相连。中非关系互惠发展触动了西方国家的敏感神经,西方一些舆论在非洲不遗余力散布所谓“新殖民主义”,质疑中国对非合作的真实意图。
周文教授指出,这些论调和质疑不以事实为依据,完全无视中非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坚实基础之上的。通过翔实的数据,报告对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非贸易、投资、能源开发合作三个维度进行国际比较,总结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的五大重要特征:第一,从贸易额或贸易依存度来看,中国既不是非洲最大出口经济体,也不是最大进口经济体。第二,从非洲能源出口看,中国与非洲的能源贸易量相对比较低,但却提高了非洲的能源收入,并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能源贸易的垄断实力。第三,欧美发达国家仍是非洲投资的主体,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撤离的基础上进入和增加,从而缓解了西方的撤资对非洲发展的冲击。第四,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是多领域、全方位,并非针对的是非洲的矿产或能源。最后,中国向非洲转移的不是落后产能,而是有比较优势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对非洲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中国的贡献作用巨大。
中国比西方国家更重视非洲自身发展能力的建设,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那些无视历史与现实,兜售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的偏见言论将会彻底失去市场。周文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国家之所以存在对中非关系误解与歪曲的根源及要害。首先,传统西方中心论与殖民主义心态作祟。在对待非洲国家时,西方国家仍然摆脱不了殖民主义的心态,将非洲视为西方的附属物,认为非洲是西方的非洲。因此,任何国家与非洲的交往,都需要征得西方主要国家的认同或者只有西方主要国家才有资格与非洲交往。正因为如此,当中印等国开始与非洲进行交往和开展合作时,才有了“资源掠夺论”等不和谐的声音。其次,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只有西方一个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是绝不是现代化的范本,更不是现代化唯一的“蓝本”。非洲各国的发展需要按照自身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硬性移植西方发展模式,最终结果只能是延缓其发展。再次,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之相伴的另一个话题也随同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崛起,不但让西方更多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而且更可能会改变未来世界发展的理念。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政治经济学学科学者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科研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