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员原创文章。林张之争到底在争什么?林张各自的的观点与逻辑何在?本文为您作了清楚的锦集和梳理。
缘起:9月8日,财政部发布了了一则通报,称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到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
正方:2016年8月22日复旦大学举办“我国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讨论会,林毅夫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正确的产业政策与后发优势相结合,有助于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反方:2016年8月25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夏季高峰会,张维迎发表“为什么产业政策注定失败”的演讲,直指国内产业政策的过失,呼吁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
正方再回应:2016年9月13日,林毅夫撰文回应,提出“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助推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
林张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中国任何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争论都有一个具体的引爆点,而这次林张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主要源于国家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虽然引发争论的具体事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从大的方面说,林张之争事实上也是两种经济学范式以及中国经济学走向之争。现将张林之争的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张维迎的观点与逻辑
现象:“2009年推行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是的这个新兴产业很快陷入危机”。
引言:人们对产业政策的推崇是计划经济精神的体现;重农抑商是世界上最早的产业政策,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论:产业政策的失败史必然的,政策的出台只能阻碍创新,而不可能激励创新。
论据一: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技术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产业政策是可以计划的,这是产业政策隐含假设之一。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创新的过程充满一系列不确定性,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
论据二:激励机制的扭曲。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不对称,所以更多考虑如何规避个人责任,听取了专家意见是企业家推卸责任的重要原因。当政策存在失利的可能时,政府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掩盖政策失利的事实。
论据三:产业政策还带来了寻租行为和腐败。
政策建议: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营造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林毅夫的观点与逻辑
史实: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
引言: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于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产业政策是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源帮助某些产业的企业家克服外部性和协调的措施。
结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助推劳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继而增加人均收入。
论据一:有效市场。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家按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和产业。
论据二:有为市场。政府需要致力于解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第一批敢于尝试转型的企业家面临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兼基础设施的限制。
论据三:产业政策的核心是评估和筛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指该产业的要素生产成本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优势,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全,交易费用太高,使得总成本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竞争力的产业。
政策建议:对五类产业,因势利导。
备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生存。
张维迎论述集锦
1.人们对产业政策的推崇是计划经济精神的体现;
2.重农抑商是世界上最早的产业政策,“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3.“产业政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其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激励机制的扭曲”。
4.技术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是产业政策的隐含假设之一,因此产业政策是可以计划的。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创新的过程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我们没有办法遇见求索的结果,然后制定一个目标,再按这个目标寻找一个路径”,所以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如果技术和创新是可以预料的,我们不需要企业家,我们只需要政府官员和科技干部”。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企业家警觉、想象力、判断力,需要企业家不断试错”。“总体来讲政府官员要比企业家在创新方面更为迟钝”。
案例:蒸汽机、火车、汽车、飞机、电力、无线电、计算机、激光、互联网等。罗巴克资助瓦特,后来博尔顿接手。IBM发现计算机后搁置,直至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出现。贝尔实验室发明激光技术后,准备放弃申请专利,因为激光技术对通信来讲没有多大意义,纤维光学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激光技术的普及。思科公司寻求帮助的前72家风投和第73个风投。腾讯最大股东不是马化腾。
结论:所有重要的创新,所有因创新而成功的企业,更进一步是所有新产业的出现,都是不可预见的,因为创新过程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
5.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自由。
6.产业政策是把有限的资源(人力的、物质的)投在政府选定的优先目标上。产业政策的制定不能靠政府官员和科技干部、专家、成功企业等人。
7.产业政策隐含的第二个假设是政府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但是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不对称(政绩存在正外部性),所以更多考虑如何规避个人责任。听取了专家意见(即行政程序正义)是企业家推卸责任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政府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掩盖政策失利的事实。在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是对称的,所以企业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8.“产业政策还带来了寻租行为和腐败”。产业政策的工具包括市场准入、税收和补贴、融资和信贷、土地优惠、进出口许可等。
9.结论:产业政策只能阻碍创新,而不可能激励创新
10.政策建议: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营造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林毅夫论述集锦
1.事实:“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
2.产业政策存在的依据:“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于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
3.产业政策定义:“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源帮助某些产业的企业家客负外部性和协调问题的措施”
4.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前提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有两个途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产业中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产业升级,将现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到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前提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
5.有效市场: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引导企业家按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和产业。
6.有为政府: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第一批敢于尝试的企业家会面临正外部性问题和相应软硬进出设施的限制,政府需要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方式是“协调不同的企业,加以克服,或是由政府自己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
7.产业政策的第一步(“评估与筛选”):“对可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济和社会回报做出甄别…以‘产业政策’集中有限资源,协助企业家从事那些回报最高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该产业的要素生产成本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优势,但是由于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全,交易费用太高,使得总成本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竞争力的产业”。
8.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生存。
9.在有效市场的环境中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需要因势利导。
10.国内的五种类型产业(为了使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总结在附表中)。
附表:
作者:郭杰振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