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中国话语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人: 王鹏   发布时间:2016-09-21   浏览次数:


复旦国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以下四点:一是政治理论的中国化和系统化问题。二是中国话语的国际推广问题。三是中国研究的实事求是问题。四是谈谈中国外交的演进模式。



祝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成立。我在这里谈四点看法。


一是政治理论的中国化和系统化问题。今年上海市在建设高峰学科计划,复旦政治学科被列入上海高峰学科一类建设计划的支持对象。在申报过程当中,上海市副市长特别提到,复旦政治学科的建设要为中国政治学理论的中国化和系统化做贡献。我觉得我们也确实是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过去是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理论,我们也做了很多具体问题研究或者局部的理论研究,现在应该说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是我们怎样从更加全局整体系统的角度来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的发展。非常高兴复旦成立中国问题研究院,又集聚一大堆的学者,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谢谢维为跟史老师带领这样一个团队。


二是中国话语的国际推广问题。在政治学的高峰学科建设里面,我们提出要形成一个国内最完整的政治学科的出版推广生态系统。目前我们事实上已经在复旦里面有将近九套丛书在出版,还有九本以书代刊的杂志,其中五本进入了CSSCI的来源集刊。同时我们要有国际推广,所以在这个计划下面,我们现在是推出一套新的英文从书,叫“21世纪中国的治理”,由Palgrave出版社出版,今年已经出版了一本。我们在明年也会出版《中国政治学评论》的一个英文杂志,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总体的考虑就是说我们需要有中国大陆的机构跟学者来掌控我们的英文国际研究成果推广。很多老师也写英文文章,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你会发现它们也有自己的政治正确性。如果你批评他们多一点,他们也会友好地告诉你,你真的认为是这样吗?或者你觉得这个是不是有问题?为了发表,你也就会把它删掉,或修改一下。通过我们自己掌握的丛书和杂志,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反映中国人真实想法的文章或者书籍,所以这一块儿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合作,来推广中国话语。


三是中国研究的实事求是问题。早上史正富老师也说到,我们做中国研究的时候,并不是把中国都说好,我们现在所处的转型时期出现很多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在新的转型时期里面,中国的道路到底是怎么来解读,研究转型过程当中中国道路面临的,或者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未来更大的挑战,如何来看待这样一种道路对世界带来的新意义或者新挑战。过去我们经济高速发展,抬升了世界资源的价格,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尽享中国的红利。现在中国资源价格跌到谷底,很多资源出口国也陷入了经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怎么样看待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这个需要我们很好地做深入解读,回答当前新的阶段人们对于中国的看法。


四是谈谈中国外交的演进模式。之前我们跟学者讨论,我们试图用最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几个主要大国的外交模式,我们把美国说成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霸权模式,把欧洲说成是一个以规范为基础的多边治理模式,把中国说成以主权为基础的伙伴模式。现在我们看起来,可能过去那些年,我们对于中国外交模式的概括还是蛮好的,但是现在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比如说主权为基础的问题。在马里中国公民伤亡事件后,习主席表示中国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如果坚持原来的做法,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如何在那些国家内保证那个国家政府来保护我们的公民,或者我们还可以有其他什么更加有力的措施在其他国家内部去保护我们的国民?总之,我们需要在海外更多地维护我们的利益,又不能放弃主权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创新的理念和政策。在伙伴外交这一块,美国有一个庞大的盟友体系,这些盟友在关键时刻给美国很多的支持。中国的伙伴很多,但对中国的支持不够。这种背景下,我们是不是也要超过伙伴关系,发展与中国关系更密切的盟友网络,这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


         (编校:上官文洁)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