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教授参加“2021·南南人权论坛”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等


128日,2021·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共同主办,主题为“人民至上与全球人权治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10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驻华使节等近400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应邀参加。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促进人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黄坤明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的人权观和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使命担当,为办好本次论坛、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严重威胁每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与会人士认为,各国应以发展促人权,优先致力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共同推进全球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包容,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发展中国家有权首先聚焦自己国家的优先发展方向。“中国认为实现人权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有选择正确的优先顺序的权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实践证明,中国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消除贫困、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等,实现了伟大的成功。


张维为教授以视频形式参会


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要在坚持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基础上,走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与会人士认为,看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应该简单以某一种人权观作为标准,更不应该抱有意识形态偏见,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要看人民是否满意,要看能否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此外,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坚持多边主义是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正确选择。国际人权合作应该基于非选择性、非政治化、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促进相互理解,加强建设性合作。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