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专业沙龙在北京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举办。本场沙龙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印度、柬埔寨等国的50余位政要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参与研讨。

沙龙现场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致欢迎辞。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吴新文教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原主任、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伊比利亚美洲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前科技创新部部长、教育和科技部前部长、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前秘书长丹尼尔·菲尔穆斯,墨西哥国家公共管理高等学院(国家政府学院)院长路易斯·马丁内斯,TraditioNow创始人米成,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夫,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邦唐出席并作主题分享。和光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宇东主持沙龙。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吴新文教授作题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文化基因》的主题分享。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为根基,具体体现为五大文化基因:一是“和合则兴”的文化,支撑新型举国体制,助力资源调配与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长期主义”的文化,强调全局长远视角,通过长期规划与人才教育奠定发展基础;三是“民生为大”的文化,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民生需求驱动科技产业化;四是“勇于创新”的文化,以丰富的创新哲学为指导,通过变革与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五是“开放共生”的文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拓宽国际空间。

吴新文作主题分享
沙龙期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刘典副研究员向与会嘉宾介绍《解码新质生产力》一书。他表示,该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及绿色生产力发展趋势,不仅收录大企业的成功案例,还涵盖初创企业的创新实践,全面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成果,为中外读者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已出版简体中文版和英文版,后续将推出法、德、日、西、意等多语种版本。

刘典介绍《解码新质生产力》图书
随后,范大祺、吴新文、刘典、胡宇东为新书发布揭幕。

新书揭幕
本次沙龙的顺利举办,有效汇聚了中外政要、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围绕文化传承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联展开深入研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提供了多元视角与交流契机。
作为本次沙龙承办方之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活动筹备、议题设计和学术交流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多维度阐释,也促进了中外在科技创新、文化互鉴领域的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后续,研究院将继续通过成果分享与跨领域交流,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