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首届上海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第二天,国家会展中心人流涌动。作为配套论坛之一的“世界经济再平衡:中国的角色和作用”论坛也座无虚席。该论坛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主办。嘉宾大咖云集,包括: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沙海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席李世默,俄罗斯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S.格拉季耶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及副教务长芮博澜(马来西亚),阿根廷前外交部长豪尔赫•塔亚纳。两位在欧洲富有影响力的人物,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与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也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经济再平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和政策协调过程,不仅是对诱发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相关因素的纠偏和“再平衡”,也是对当前“新失衡”的再平衡,本次论坛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趋势和挑战”与“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进行了讨论。
论坛致辞环节
陈东晓为论坛致辞:今年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也是距离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40周年。人类政治、经济和发展史上的这些重要时刻,不仅为我们当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也为我们提供了前瞻的历史航标。哲人们曾说过,人们之所以重复同样的错误,不是犯了“安逸症”,就是犯了“健忘症”。身处世界的大变局之中,作为智库人,我们应当不断敦促自己,要以更理性和建设性的思维来铸就我们的思想之锚,来开启我们前行的思想之光。
张维为为论坛致辞:昨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次进博会的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这种对历史大势规律的把握并顺势而为,是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动力所在,也是中国全方位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展现了特有的定力。就中国经济的空间布局而言,沿海版块,如果用研发(R&D)来看,已超过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版块,是中国经济近些年增长最快的板块,最大的特是研发、创新与投资同时驱动;西部版块,资源驱动经济发展是最大的特点。三者之间高度良性互动,中国经济有超强的回旋余地。进博会是中国提供的新的公共产品。进博会商品中1/3来自一带一路国家。
沙海林为论坛致辞: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全球贸易治理,是事关当前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系统性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有责任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多实质性贡献。
主旨演讲环节
利亚姆•福克斯指出:中国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从那以来我们知道中国有8亿多人口脱贫了,这是大经济体最快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奇迹。毫无疑问自由和开放的贸易的话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分享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共同的安全。他说,我们毫无疑问能够抓住目前的机会来迎接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我想中国和英国都认识到,有些国际单边主义(包括保护主义)的措施,长期只会让我们整个世界变得情况更差。 所以,我想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中英两个国家应该进行合作,我们毫无疑问愿意遵守国际的规则,以规则为基础来促进我们国际贸易体系的完善。
让-皮埃尔·拉法兰指出:我们应该用明确的政策让世界更平衡,要探讨如何来改革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机构,这些都有待于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国家开动脑筋,我们需要共同的愿景。所以他认为在以后的二十年,不能放弃美国,同时也需要跟东方建立更加强劲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再平衡。欧洲的未来不是简单的欧洲或者西方,也许现在可以说欧洲关注的是整个欧亚大陆,欧洲和亚洲之间,应该有共同的项目,例如“一带一路”。他指出,中国才是欧盟真正的朋友,欧洲愿意担当中国与非洲贸易交流的“枢纽”。
论坛讨论环节
李世默认为:如果进行国内的改革应该可以很好地利用全球化的成果,这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体的,如果要向其他人抱怨,最好先做好自家的事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展讲演当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
张宇燕认为:大国需要做出自己的担当。中国召开史上第一次纯进口博览会,反映中国用开放回应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未来在将来会实现贸易平衡,中国对外贸易不追求顺差,而是追求平衡。谈到WTO改革和中国的身份问题,他引用同事观点,提出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不可以有第三种国家,例如新型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标准都不相同。谈到技术合作问题,他认为不仅强制转让是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强制禁止企业转让技术的行为也是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
芮博澜认为:作为学者可以空谈,但是实际当中必须要有行动。世界经济从来不可能完全平衡,我们要习惯于这种不确定性,这可能是我们的常态,可以说不确定的世界就是未来的新常态。
格拉季耶夫思考主权国家与超国家治理的平衡点,肯定了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以及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没有干预他人的国家主权,在尊重民族国家的国际框架过程中,促进发展,促进多边工作,促进共同获益。
塔亚纳特意从小国的角度阐述多边交流机制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确实能够在国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能够和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都进行很好的互动。
撰稿:余亮
论坛全程内容实录链接: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0935&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