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教授与津巴布韦青年领袖廷伯瓦对话 探讨中国模式对非洲的意义
发布人: 邬含菲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

  915日上午,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中国研究院与津巴布韦青年领袖、议员沙克莫尔·廷伯瓦Shakemore Timburwa)围绕其新书《解码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启示》(Decod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del: Lessons for African Development进行对话交流。

  张维为教授对廷伯瓦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回顾了1980年代作为翻译参与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国家领导人穆加贝的经历。廷伯瓦对张维为教授表示感谢,分享了近期访问中国的感受。他表示,无论是上海的现代化活力,还是长城所体现的文明韧性,都让他感到震撼。他指出,长城全长两万多公里,不仅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更体现出今天中国人民捍卫主权和坚持创新的精神,这种凝聚力正是非洲当前迫切需要学习的。

张维为教授欢迎廷伯瓦到访

  在对话中,双方就西方制度对非洲适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张维为教授指出,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中国模式比美国模式更具参考价值,非西方国家若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结局往往是从希望到失望或者从希望到绝望,非洲频繁出现的选举周期紊乱就是典型体现。廷伯瓦对此深表认同,他以非洲现实为例指出,非洲65%的人口年龄低于35岁,但近90%面临失业。他进一步阐述道,非洲曾尝试移植西方制度,却发现西方制度与非洲的亲属关系文化、本土民主传统完全脱节;中国则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外来经验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这一点值得非洲深入学习他还特别感谢张教授在中国话语建构方面的成果给他及许多非洲精英带来的启发。

对话现场

  廷伯瓦进一步剖析了非洲发展的多重困境:殖民遗产导致非洲被分割为50多个国家,行政成本极高;国际会议中非洲需协调50多架专机,内部签证壁垒森严,语言系统碎片化(法语、葡萄牙语、英语及多种本土语言并存),这些导致跨区域沟通困难重重。他无奈地表示,非洲许多国家之间没有直达航班,往往需要从非洲以外的国家绕道中转,以及非洲南部与东部的人可能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

  张维为教授提出,中国经验可供非洲参考: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合作中尊重非洲国情,如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同时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本身就是百国之合,非洲可以推进非洲文明共同体建设,因为现代经济也需要规模效应支撑。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青年学者冯准、杨晗轶、盛嘉昭、孙嘉诚等也与廷伯瓦互动,围绕非洲领导力建设、中非合作未来、非洲知识体系去殖民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非洲区域一体化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对话结束后,张维为教授向廷伯瓦赠送了自己的著作。

赠送书籍

合影留念

沙克莫尔·廷伯瓦系津巴布韦青年领袖、议员,现任能源、信息通信及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入选“非洲青年影响力领袖一百人”、福布斯非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著有《解码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启示》(Decod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del: Lessons for African Development)。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