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文锋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博士生
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智库副主席
浙江发展迅速,一直是中国的民营经济龙头,今年“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可能是浙江又一新篇章的序幕。特首李家超为此带同一批高官到访杭州,参考当地经验并正式成立“浙港合作机制”,且邀请“六小龙”到港落户及拓展业务。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经验,笔者也专门到当地交流学习,在此分享一些学习后的启发。
浙江有今天的发展,有长期部署及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这篇文章不谈政策,反而想从战略层面分析浙江的成功之道。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省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因此简称为“八八战略”。
为了制定关于全省的战略,由2002年10月调任到浙江开始,习近平便马上开启实地调研之旅,在10个月时间中,他走遍全省11个地级市,包括69个县及大部分省直部门,不单从专家学者官员,更直接向基层群众问计,可以说“八八战略”就是来自群众的整体战略。“八八战略”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是,群众路线并非于推展战略或政策时才开始,而是早在制定期间就要走到群众当中问计,听取他们的想法及意见。
在“八八战略”中,可以看到后来习近平主席很多治国理念。例如战略的第五条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5年8月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并与村领导会面,当时余村的主要产业是矿山及水泥厂,虽然为居民带来经济收益,却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要经济发展还是居住环境,成为村民的矛盾点。
习近平当时的响应是︰“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后来余村的村民果断放弃矿场及水泥厂,改以保护生态及发展旅游业。虽然一开始面对不少困难,但在政府支持及村民坚持下,最终余村成为国家3A级景区,虽然只住着约300户人家,每年却接待近百万名游客。既保护了自己家园的生态,也开辟了另一条经济发展道路。正是这个小村,成为“两山理论”起源地及最佳写照。
“八八战略”第二个启发是,从战略到实践需要适合的机制。余村的例子正是从战略到实际政策,最终成功后总结经验的过程,这不单要参与者努力,更需有机制支持。香港在2009年也曾提出六大产业,当时政府希望重点扶持六项具优势产业,推动香港经济多元化发展,但还是说得多、做得少。六大产业算得上是比较具体的发展方向,然而始终缺乏有效政策支持,机制上也未见有任何推动力。可见由战略到政策落地并非易事,也能看出浙江省在这方面值得学习之处。
回到近期的热话“杭州六小龙”,有朋友可能会问,2025年的六小龙难道和20多年前的“八八战略”有关系吗﹖这正正是“八八战略”对香港的第三个启发,即顶层战略的长期坚持。战略第八条提到︰“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自“八八战略”提出后,省政府便作出科教兴省、数字浙江等长期部署。这些战略及部署都得到习近平之后的省委书记如夏宝龙及车俊等人支持,并持续推出各类扶持政策。可以说,浙江省多年来坚持实行“八八战略”,正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最佳示范,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体制下,多位省委书记接力才能做到的效果。
“八八战略”为浙江带来成功,有几点值得香港学习及参考。第一是要制定长远的顶层战略,而且制定战略前必须多到基层调研;第二是制定战略后,要有机制把战略变为政策,并支持政策落地,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总结经验;第三是战略要长期执行,政策可以微调,但战略不能轻言改动,要有战略自信及定力,更需体制支持。
“八八战略”在2003年播种,经历逾20年后,到2025年才有“杭州六小龙”出现。香港政府也应该有这种远见和决心,定好战略,为20年后的香港播种。

本文转载自香港《信报财经新闻》(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