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对话杰弗里·萨克斯丨我们能否实现共同繁荣?
发布人: 邬含菲   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次数:

  “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且充满挑战的世界。全球共有九个拥核国家,其中多数国家在地缘政治或外交层面与其他拥核国家存在冲突。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全球形势,才能避免可怕的灾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前高级顾问杰弗里·萨克斯于7月21日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与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展开对话。这是他在演讲开场白中的警示。

  本场对话是庆祝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七,由中国研究院与底浪文化联合发起举办。会议邀请杰弗里·萨克斯就《以色列-伊朗冲突及其全球影响》作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将话题拓展到了更广义的地缘政治领域。此次演讲和对话持续两个小时,本文是萨克斯教授发言的部分观点。演讲和对话全文将予随后推出,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整理/ 观察者网 高艳平

  在对萨克斯教授的开场介绍中,张维为教授高度评价道,萨克斯不仅是在全球最紧迫问题上总能提出原创观点的学者,还是一位具有坚定勇气的思想斗士,哪里有不公和邪恶,哪里就有他斗争的声音。

张维为教授主持开场(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萨克斯教授在演讲中引用《原子科学家公报》的末日时钟,历数美国历届总统如何通过挑起各种战争,将时钟拨近末日来临的“零点”时刻。他还引用数据披露,美国迄今实施了64次秘密政权更迭行动和6次公开政权更迭行动;并从巴以冲突、俄乌冲突谈到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台湾问题。

萨克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的发展终结了“历史终结论”


  萨克斯教授在发言中回忆14年前张维为教授与弗朗西斯·福山在上海的一场著名辩论,坦言道,“张维为教授是对的,他赢了”。

  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福山教授的“历史终结论”曾在全球风靡一时。作为一个“另类”,萨克斯教授当时对世界的理解有所不同。他认为,随着冷战结束,世界终于有机会避免核战争、结束对抗,也有机实现快速发展。而中国的发展正树立了这样的典范。

  在1980年至2020年这40年间,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大国,展示了技术、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进步。而这正是萨克斯教授职业生涯的黄金四十年——他是中国发展进程的见证者。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1年,当时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仍非常贫穷。

  中国的发展极大鼓舞了这位发展经济学家。他认为,即便中国的成就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明底蕴,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希望取得类似成果——也许速度不同,也许规模不及中国,但无论非洲、印度南部、南亚、中亚还是拉美,“只要我们都能生活在和平之中,贫穷国家快速实现共同繁荣是潜在的现实”。


冷战成为美国扩张霸权的机会——我见证了这一切


  萨克斯教授也罕见回忆了他在俄罗斯推广“休克疗法”的经历。因为怀揣上述学术梦想,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他曾担任叶利钦总统的顾问。

  1991年冷战结束后,他心想:“这太棒了!我们身处同一个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我们能共享繁荣。贫穷的国家可以实现更快的增长,缩小与富裕国家的收入差距,而富裕国家也应该帮助贫穷国家迎头赶上。我们将拥有一个安全、繁荣的世界。”

  他表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过去相信,如今依然相信,全球资源是足够大家共享的。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理论认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反对这种看法。我并非出于道德考量,而是基于实践:只要人类转向可再生能源,而非化石燃料,就能实现美好生活。所以,只要我们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那么世界上就有足够的资源供全球每个人使用。这就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主张的。”

萨克斯教授与张维为教授对话(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然而,美国并未将冷战结束视为建立平衡、公平、和平世界新秩序的契机,而是将其视为扩张霸权的机会。这种所谓新保守派的意识形态从1991年以来一直主导着美国政治。新保守主义的观点认为,只有在美国领导下,世界才安全,因为美国代表着正义的力量;美国应该制定规则并决定世界每个地区的发展。

  萨克斯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傲慢的立场,也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但这实际上是1991年以来历届美国政府所倡导的理念,我近距离见证了这一切。”他还表示,“作为一名亲俄派,我的观点是们应该帮助俄罗斯重新站起来,帮助非洲实现发展,并确保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然而,他的这些想法并未被美国政治领导层接受,甚至连那些暂时手握权力的同事也不接受,他们认为这些想法很幼稚而且违背美国利益。

  萨克斯教授发现,冷战期间美国的所有说辞都是,与苏联作战是因为苏联是共产主义;但是当俄罗斯独立并宣称自己处于后共产主义的市场经济时代时,俄罗斯仍然被美国视为敌人。他说,在这一点上,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对美国心态的理解是正确的,即美国视俄罗斯为威胁,并非因为任何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因为俄罗斯幅员辽阔;美国视中国为威胁,也并非因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或其他方面,而仅仅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且取得成功。因此,中国唯一的“罪过”就是威胁到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中美关系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萨克斯教授指出,中美关系出现明显变化大约始于2010年。当时的中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而且相当成功。其中两项政策更是让美国大为惊讶:一是“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发展为拥有100多个伙伴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全球倡议,而美国没有类似的倡议;二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确定10个关键技术领域并制定政策推动其实现重大突破。他评价道,“‘中国制造2025’是我所知道的历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政策之一,它真正推动了电动汽车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以及数字革命。它非常成功,以至于吓坏了美国人。”

  因此,大约从2015年开始,美国对华策略发生重大转变:对华关系由战略合作转向遏制中国,美国开始动用各种手段来阻止中国进步。在萨克斯教授看来,这一切既愚蠢又毫无必要:“在这个世界上,你无法通过阻止别人来取得进步,而且也没有理由这么做。”于是,中美关系从奥巴马时期开始恶化,目前特朗普时期仍在延续,其中台湾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危险、甚至可能引发全球冲突的爆发点——当前美国正向台湾地区大量输送军备,美国领导人也公开谈论军事保卫台湾。

现场观众

  尽管如此,演讲结束时萨克斯教授总结称,他仍然保持乐观。他表示,如果能借助技术革命避免冲突,我们完全有可能构建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在当下看似毫无希望的地区——如非洲国家,如果遵循中国的发展路线图,真的可以实现40年的繁荣发展,非洲最终会成为与世界其他地区并驾齐驱的高收入大陆。

转载自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 苏堤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