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十周年,也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成立十周年。近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专访了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维为教授,听他详解中国研究院如何以思想的原创力与传播的穿透力,为中国话语的崛起开辟道路,并为回应“时代之问”提供深刻的“中国答案”。
那么,这“时代之问”究竟是什么?在全球思想激荡、话语交锋的今天,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一套能被国际社会理解甚至认同的中国话语体系,正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重大使命。正是为了回应这一重大关切、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学术话语体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应运而生。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过去十年中,始终致力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话语的原创性理论研究,系统性地解构西方话语的偏见与误读,在国际思想舆论场上发出了清晰、有力的中国声音,已成为在话语体系研究与国际传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新型智库之一。
在专访中,张维为教授系统阐述了中国研究院十年探索的核心思想与实践路径,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形成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国际传播、高端培训、公共外交“五位一体”运行模式。他指出,中国研究院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话语体系的“范式创新”,旨在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确立中国在国际叙事中的主体性。在理论建构上,研究院聚焦原创性研究,以“文明型国家”等一系列核心概念为基石,系统提出了解构西方话语、诠释中国制度优势的理论框架。在传播实践上,研究院坚持“思想”与“传播”两翼并举,成功打造了《这就是中国》等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实现中国话语从学术殿堂向大众社会的有效传导,显著提升了国民的文化自信。这套“理论原创+传播创新”的组合拳,构成中国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面向未来,继续深化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下一步,中国研究院将持续深化国内外合作,致力于将中国理论的解释力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认同力,推动中国话语更深地走进社会、更广地走向世界。
专访全文刊登于《新华智库研究》2025年第3期,附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