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应席勒研究院创始人兼主席赫尔加•泽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邀请,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率团赴德国柏林出席席勒研究院国际大会(Schiller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大会主题为“人非豺狼:构建国际关系新范式”(Man Is Not a Wolf to Man: For a New Paradig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张维为教授作为主论坛嘉宾,就“金砖国家与欧洲:如何落实绿洲计划与非洲2063议程”议题发表主旨演讲。

张维为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中,张维为教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深入阐释了中国在对外合作中展现的理念与担当。他强调,与西方奉行“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的思维不同,中国对内外都秉持“和则兴”(unite and prosper)的理念。他指出,中国始终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注重务实合作,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中国、欧洲与非洲已有一些三边合作项目,但总体上看,这一领域仍有巨大潜力。遗憾的是,多年来欧盟缺乏独立性,在许多领域唯美国马首是瞻,结果错失了许多合作机遇。张维为教授还分享了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及荒漠化治理、绿色能源转型经验对外部世界(特别是中东和北非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张维为教授与席勒研究院主席赫尔加•泽普-拉鲁什共同回答听众的问题
在互动环节,张维为教授回答听众提问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实现“双赢共赢”的成功实践。他认为,亚洲有潜力成为未来世界的希望之地。他指出,不同于西方惯于将世界划分为“朋友还是敌人”(friends vs. foes),中国人的划分是“现在的朋友与未来的朋友”(friends and potential friends),体现了文明型国家的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张维为教授的精彩演讲与深刻解答多次赢得现场200余名听众的热烈掌声。
会议期间,张维为教授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

张维为教授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在大会主论坛发表演讲的还有席勒研究院创始人兼主席赫尔加•泽普-拉鲁什、南非前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纳莱迪•潘多尔(Naledi Pandor)、联合国前伊拉克人道主义援助协调员汉斯-克里斯托夫•冯•施波内克(Hans-Christof von Sponeck)、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军事经济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南非奇点非洲研究所与颠覆性技术中心创始人夸梅•阿穆阿(Kwame Amuah)、南非“全球南方媒体网络”创始人兼发行人阿贝•马库伊(Abbey Makoe)等国际政要、知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赫尔加•泽普-拉鲁什发表演讲

大会现场听众

张维为教授与听众亲切交流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卓子涵等参加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