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院与国务学院“强强联合”举办校庆报告会 杨荣文对话张维为沈逸展望中美俄未来
发布人: 邬含菲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

  51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的“复旦大学成立一百二十年校庆报告会暨中国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五”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本次报告会以特朗普2.0:中美俄关系展望为主题,特邀新加坡前外交部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资深访问学者杨荣文先生发表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致辞。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与杨荣文先生、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教授围绕主题展开深入对话。报告会现场300名师生参加,座无虚席,不少听众自发在走廊站立聆听。

  张维为教授表示,我们很荣幸邀请杨荣文先生来访复旦大学,并担任中国研究院资深访问学者,共襄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盛举。张教授详细介绍了杨荣文先生在新加坡军队和政府工作的丰富履历,并高度肯定了他在国际公共外交领域所作出的卓越成就。

张维为教授主持对话

  陈志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面对特朗普再度当选带来的国际局势的“戏剧性变化”,探讨中美俄三边关系显得尤为必要;此次中国研究院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强强联合,将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全球重大议题的研究探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注入更大动力;期待三位造诣深厚的重量级嘉宾分享真知灼见,为我们拨开迷雾、洞察世界、展望未来。

陈志敏副校长致辞

  杨荣文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急速变革之中,未来加速演进的趋势愈加明显。他认为,特朗普再度当选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多极化进程。回顾人类历史,多极化一直是常态,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反而是非常态的。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单极世界格局,但并非旨在取代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中华文明历来强调防御和自守,崇尚稳定与和谐,然而,西方对此缺乏深入理解。中国有必要在多极化世界的背景下主动阐释自身立场。他表示,中美关系应像“太极推手”,双方均能感受到对方压力,但又不至于陷入致命境地;美俄关系则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而难以友好,在美国的极限逼迫下,俄罗斯不得不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但损失不小。他相信,中俄会因共同利益继续走近,美国离间中俄两国的企图不会成功。他指出,中俄都应进一步加强与欧洲的关系,这将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杨荣文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在对话环节,张维为教授、杨荣文先生与沈逸教授围绕中美俄关系、多极世界秩序、全球化趋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维为教授、杨荣文先生、沈逸教授展开对话

  张维为教授指出,俄罗斯是革命者,目的是改变单极世界秩序;中国是改革者,以趋利避害的方式融入全球化,并不断推动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革;美国在拜登时期仍是单极秩序的捍卫者,而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则成为抛弃者,认为单极世界秩序使美国负担过重、经济空心化并走向衰败。现在多极化已成现实,但多极世界秩序究竟如何形成尚未达成共识。他还强调,中国和俄罗斯都向前看,主张更加公正民主的国际秩序;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则向后看,怀念19世纪重商主义或雅尔塔体系时代,希望回到大国主宰世界、瓜分世界的格局。

  杨荣文先生认为,“特朗普现象”是美国社会变迁的产物。他指出,特朗普之所以赢得大批中下层选民的支持,是因为他精准触及了这些群体对非法移民泛滥、制造业衰退、华尔街外包及低薪快餐工作的焦虑,让选民感同身受并深信不疑;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是房地产商的交易方式——先高喊底线制造压力,再适度让步促成交易,这一策略自其青年时期便未曾改变,也反映出他对自由贸易、开放边界等始终持有怀疑态度。

  沈逸教授对杨荣文先生演讲中关于多极化世界趋势的判断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说服美国愿意与中国“打太极”而非“打拳击”;中国擅长“太极”,美国擅长“拳击”,或许在“打太极”之前,中国不得不先选择“拳击”手段,纠正美国对华认知,之后再推动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和平而稳定的阶段。

  在问答环节,张维为教授、杨荣文先生、沈逸教授就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特朗普任期会否出现突发状况、俄罗斯在中美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等多个问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现场听众提问

  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走上台前,与仍然在会场的张维为教授互动交流,并合影留念,场面十分热烈。

张维为教授与同学们交流、合影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