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加深文明交融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中法文明对话的声音
发布人: 王鑫洁   发布时间:2019-11-26   浏览次数: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31日特刊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与法国“桥”智库联合承办的中法文明对话会,于10月21日至22日在巴黎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等出席并致辞,中法两国政府高级别官员、知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领域杰出人士、中法合作企业高管等200多名代表参会。双方代表围绕“文明对话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会议主题,坦诚交流、深入对话,贡献思想智慧。



让平等、包容、合作的人类文明之光永恒闪耀


王毅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国各自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不仅如此,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我们双方始终彼此欣赏,相互借鉴,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时代,包括伏尔泰在内的很多法国思想家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倡导欧洲学习中国的理性精神。1688年,路易十四国王向中国派出第一批“国王的数学家”,为促进中法科技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儒家大师辜鸿铭曾在著名的《中国的精神》一书中说:“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法关系与中法文化交流翻开了新的篇章。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国在西方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就设在巴黎,“中法文化年”则开启了中国与外国互办文化年的风气之先。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马克龙总统将一本1688年首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作为国礼赠送给习主席,再次为东西方文化的相遇相知写下了一段佳话。过一会儿,我将同勒德里昂外长共同主持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我们双方将落实好两国元首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共识,推动中法文化交流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是走向冲突还是繁荣,历史是走向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中国和法国作为两个文明大国,完全有能力为人类提供答案,那就是要有一双欣赏不同文明之美的慧眼,要有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要让平等、包容、合作的人类文明之光永恒闪耀。


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让不同文明各美其美。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身的土壤,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文明2000多年前就倡导“和而不同”,讲究“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优越论”或者是“文明冲突论”,主张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让我们这个世界百花齐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让不同文明美人之美。历史告诉我们,自私狭隘的文明注定不能持久,任何文明唯有欣赏、接纳并且不断借鉴其他文明才能长盛不衰。中法两国就是如此。各国都应当本着理性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他文明以及其他国家的进步,而不能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中国圣贤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则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应当互尊互敬,互谅互让,更多地成人之美而非成人之恶,这样才能彼此成就,共同发展。


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进,让不同文明美美与共。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和信息化彻底打破了地理上的隔绝,为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集体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事实证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自我孤立不合时宜,单边主义不得人心。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的倡议,这是古老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为人类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我们愿意在这些倡议指引下,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理念,与各国不断深化合作,共同为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汲取文明智慧 促进民心相通

共同向着实现中法梦的目标迈进


蒋建国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刚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演讲,深刻阐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国际关系难题的重要主张。法比尤斯主席的演讲,表达了对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独特见解。两位领导人的演讲,为我们这次对话会定下了基调、提供了指引。这里,我愿用几个象征性的历史符号,与大家分享我对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


第一个符号:“一条路”。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轮。2000多年前,先辈们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大交流时代。在这条路上,中法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深化对不同文明的认知,领略不同文明的魅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不同文明之长。大量事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使不同文明创造的丰硕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也正是在这条路上的交流,使中法两国站上世界文明高地,成为相互辉映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璀璨明珠。


第二个符号:“一本书”。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唤起我们对中法文明交流史上的一段珍贵记忆。“汉学西传”“欧学东渐”,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互学的一个传奇,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孔子的《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孟德斯鸠、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充分证明,中法两大文明互学互鉴,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不仅能够照亮两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也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三个符号:“一群人”。100年前,一群中国有志青年,带着对法国文明进步的向往,不远万里来到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改造旧中国的良方。热情的法兰西人民向这些负笈求学的年轻人敞开了怀抱,帮助他们为报效祖国储备了知识和技能。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新中国杰出领导人,有的成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杰出人才。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民饮水思源,永远铭记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和他们世世代代做好朋友。先辈们播下的中法友谊的种子,早已在岁月的风雨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第四个符号:“一句话”。戴高乐将军当年说:“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自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作出中法全面建交历史性决策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密切合作,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制度和文化传统合作共赢的典范。


第五个符号:“一个梦”。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我真诚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关注,共同实现‘中法梦’。”马克龙总统在2018年首访中国时说:“我们生活在法国和中国可以共享一个梦想的时代。这正是我对中法关系的期待。”两国元首的话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中国梦和法国梦是相通的,我们共有一个“中法梦”。实现“中法梦”,就是深化中法文明交流、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的进程。


开展中法文明对话,是我们中法双方为之努力的事业。今天的对话会,是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一个新的开端。我相信,中法文明对话会,一定会成为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盛宴!



洛朗·法比尤斯 (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


中法对话不只是开会讨论,而且应实践两国的共同未来和整个世界的未来。中法的文明是不一样的,在教育、历史、国土面积、邻国等方面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有共同远见才更重要,团结起来才更重要。1964年戴高乐和毛泽东决定两国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40年的从政过程中,我一直和中国朋友保持沟通。最近我们两国加强了联系,高层互访频繁,这更显示出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虽然我们是有差异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点。


首先,中法都是有建立长期联系的长远想法。中国是这样,法国也是这样,不是看短期利益,而是能够预见未来,克服短期困难,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其次,中法两国都有开放的精神。我们两国历史上都曾经受到诱惑,想要封闭起来,最终我们都选择了开放,所以我们很自豪。现在好多国家尤其是大国,都越来越封闭了。可是中法并不是这样的,这表明了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路的重要性。最后,我们都重视找到平衡,也就是王毅讲的求同存异。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威胁,最大的威胁是针对多边主义的威胁。有些人越来越不接受多边主义,中法这两个大国要在多边主义、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找到新的知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伟大的大师。未来,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人,祝中法文明对话大会圆满成功。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法国前总理)


当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全面性的,威胁着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体系。当前,各种国际关系体系交叉复杂,现在是双极、多边、单边关系相互交叉。而且我们看到现在的国际体系还有一种强权政治的倾向。今天的世界面临着信任危机。1945年以来人们对和平、稳定、社会公正的信心正在动摇。还有一个是工具危机,联合国的体制,国际货币,世界银行,等等。美国离开教科文组织,因其质疑国际组织的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文明入手,文明冲突会导致一种自我封闭,保护主义在“9·11”事件后越来越盛行,极端主义向西向南蔓延,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冲突,特别是在中东、利比亚。还有就是文明间有了区块化趋势,我们看到有些人动不动就挑起制裁,或者挑起争端,明显例子就是中美贸易争端。还有在许多地方有战争风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世界文明的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并肩作战。战争是对文明的野蛮摧毁。此外,我们还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自私的全球化,为了自己的利益从全球化获取好处,另一个则是环境的挑战。



张维为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


我把中国崛起看作是21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中国从落后到追赶,到逐步地在部分领域内领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大数据、量子通信为标志的、还有AI、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现在是在第一方阵里,这是改变国际格局的。中国的崛起是不一样的,我称它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的定义是一个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和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几乎完全地叠合在一起。


中国和法国有悠久的联系,都有优良的传统,都比较包容。像伏尔泰、狄德罗这样伟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他们的精神本质上也是解放思想,也是实事求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我相信中法文明的对话会越做越好,中法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31日特刊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