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维来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
近来,美国政府对全球多国挥舞“对等关税”大棒,普遍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特定经济体实施额外的关税,企图强行重塑外贸格局,让其他国家在各种领域“臣服”于美国的利益。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在强调公平,实则是彻头彻尾的单边霸凌,将关税视为武器肆意施压、对其他国家予取予求。这种行为违背了多边合作的时代潮流,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复苏,最终必将损人不利己。
所谓“对等关税”,只是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单边打压的借口。美国称若发现某国对美出口产 品的关税过高,便会对该国输入美国的商品加征同等或更高的关税。美方口中的“公平”不过是掩盖其对高端科技、知识产权和农业等领域施加的多重限制与隐形壁垒的幌子。美国常常将增值税视为他国“薅美国羊毛”的“罪证”,却对本国层出不穷的税费、技术壁垒与补贴闭口不提。如果美国真想实现公平,本可以通过谈判降低关税,而不是肆意破坏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任意加征关税的手段单方面“惩罚”他国。对此,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举措已然“发疯失控”。
美国决定暂停对其他国家加征“对等关税”90天,同时将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至245%,充分暴露了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儿戏化的操弄。极限施压对其他国家或许管用,但对中国无效,它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反而会引发严重的负面连锁反应。其结果只能将美国推入一个荒谬的经济循环:关税越加越高,边际效益急剧递减,最终只会成为一场自我束缚的经济闹剧。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无法实现迫使中国就范的目的,反过来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美国不断升级的关税战,可能推动出现一个极端的结果,即贸易清零。换句话说,特朗普的承诺可能会以一种最为讽刺的方式实现,不是通过缩小逆差而是几乎摧毁双边贸易来“归零”。显而易见,关税已经如此高企,再继续加征的边际效益几乎为零,没有什么意义。
美国政府一再声称“对等关税”将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填补财政收入,但这只是一场经济上的自我欺骗。实际上,美国传统制造业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多重结构性因素,包括企业对高附加值金融与服务业的偏爱,以及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变化的技术需求等。通过关税壁垒人为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只会迫使美国企业以更高成本获得零部件和原材料,大幅拖累其竞争力同时推高国内通胀,最终导致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上涨,得不偿失。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美国政府频繁出尔反尔、肆意更改贸易规则的做法,已然撕裂了大国应有的信誉底线,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沦为一个善变不可靠的参与者,其战略信誉和国际地位正在被自身的短视行为不断侵蚀。
美国企图通过高关税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但现实恰恰相反。全球供应链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中国在基础制造、配套产业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无法打击中国,反过来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经济胁迫,将通过相应的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精准的反制措施,充分彰显了中国坚决反对单边霸凌、坚定捍卫公平贸易的意志与立场,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守护多边秩序的正当之举。
历史早已证明,大规模单边加税只会引发更多制裁清单和针锋相对,令各方矛盾日益升级。中国已精准地布下多重反制组合拳,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胁迫要挟对中国行不通,也吓不倒中国。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如今深度互联的全球经济格局中,都无法独善其身。美方应当摒弃单边霸凌思维,通过多边对话与协商,给各国创造更多参与和共赢的机会。若美国依旧沉迷于通过极限施压换取利益,迟早会陷于对外关系的僵局,并失去世界对其信誉的最后耐心。唯有走出单边主义霸权迷思,回归多边合作轨道,美国才能在全球竞合大势中保持可持续的影响力与发展空间。
本文原刊于《中国报道》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