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美式资本主义下,什么都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0-07-03   浏览次数:


随着时间推移,近期轰轰烈烈的美国反种族主义抗议逐渐退潮,这个结果似乎也并不意外。毕竟自上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平权运动之后,美国社会因种族问题爆发的抗议、示威、甚至暴乱,一直并未停止过,每隔若干年就会有一次大爆发。然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抗议的人群聚了又散,大家在群情激愤之后又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仿佛从来不曾抗争过什么。


原因在哪里?是美国少数族裔只能过这种底层生活,周而复始地无果而终?是游行的群众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所谓的权利抗争只是情绪宣泄?还是美国这个国家,用一种神秘力量压制了少数族裔的反抗?

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讲,美国不存在系统性种族歧视


美国曾经在上世纪50-60年代爆发过大规模的民权运动,包括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结束了美国黑人在选举权方面受到的限制。不仅如此,美国在六十年代还制定了希望能够改变黑人地位的《平权法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被统称为“肯定性行动”的法律,规定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在招工、入学、企业竞争中受到“优先照顾”。时至今日,人们会发现,在美国的首都和州政府所在地,黑人居民的比率都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平权法案》规定政府机关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所以,今天在美国的法律层面基本已经不存在种族歧视的规定。


从政治和社会舆论层面看,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经成为非常敏感的“政治正确”问题。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政治正确”在美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而“政治正确”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族裔平等和性别平等。在美国,如果在语言或行动上表现出明显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有可能会惹来法律上的麻烦。

所以,在法律和政治层面,从社会舆论体现出的价值观看,所谓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基本是不存在的。

从社会生活层面看,美国确实存在不同族裔间的相互歧视。在美国这样一个少数族裔人口众多的移民国家,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确实普遍存在,但这种歧视是隐形的、非公开的。

在社会生活中,白人可能会对黑人有歧视,也可能对其他族裔,包括对拉丁裔和华裔也会有歧视。而美国黑人因为自己世代居住在美国,对后来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也有不同形式的歧视。所以,从社会心理上看,美国华裔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歧视可能来自白人,也可能来自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华裔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种族歧视可能还超过黑人的感觉。

但社会生活当中隐形的种族歧视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说完全杜绝了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虽然都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但民族国家并非以单一的族裔构成。多族裔共存是现代国家的普遍现象,在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族裔因为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族裔性格,甚至不同生活习惯,相互之间彼此歧视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

所以,社会生活中的隐形种族歧视并不仅限于于美国。只是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同族裔的人口众多,在生活中形成了不同族裔的社区,这个问题显得相对明显一些。但无论如何,在美国的法律层面和政治层面,是不存在系统的制度性种族歧视。这是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

美国种族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政治和法律平等是形式,经济不平等才是本质


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看,美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黑人和其他族裔的平等,但为什么还是会发生黑人暴动?这就要从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来观察了。

我认为这次美国黑人抗议爆发这么厉害,甚至超过了1992年洛杉矶暴动,应当说是从1968年以来最大的街头抗争活动。但我们仔细观察这场抗争运动会发现,参与者并非都是黑人,其中白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这场以BLM为口号的街头抗争运动并不能仅仅视为一场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而应当看作是以种族抗争为形式、追求社会公义的运动,也可以看成是美国民众对上个世纪里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抗争的平等主义运动,是对美式资本主义的一种反抗。

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有过多次左右摇摆。众所周知,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经过了肯尼迪、约翰逊带有左翼色彩的社会改革,其中尤以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对美国传统的美式资本主义形成了很大冲击。在七十年代,虽然经过了尼克松/福特的共和党执政,但在内政上并没有能改变美国左翼福利主义的走向。

结果,到了卡特时期,美国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严重危机,在美国兴盛了二十年的左翼福利主义已经难以为继。这个时候,美国社会出现了“重新回到斯密”的呼声,里根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里根上台以后,整个社会向右走,经济上推行新自由主义。这股思潮的核心是政府不能染指经济活动,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政府应当重新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严格说来,这也不是里根的发明,而是美国资本主义不同于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的传统。


从美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轨迹看,里根主义实际上是对60-70年代左翼社会运动的一次反动,前面提到的平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到了约翰逊“伟大的社会”,这种带有左翼福利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政策激起美国资本集团的集体反抗。美国商界要求政府少管、少收税,让社会自然发展的声音越来越大。此后虽然有过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但实际上民主党已经权贵化了,克林顿政府代表的就是美国社会中的高科技财富精英,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体来讲,从里根主义到今天,经过40多年的右翼运动,黑人又被压到了社会底层。因为按照美式资本主义的逻辑,所谓有限政府、自由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丛林原则,优胜劣汰。有限政府不过是政府推卸责任、或者是政治服从于资本的另类表达而已。所以,过去四十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虽然也一度造成过经济繁荣,也在很多领域加强了美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新自由主义最大的问题是加剧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问题严重恶化。

那么,这个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跟种族歧视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会催生带有种族抗争色彩的BLM运动呢?美国不是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实现了族裔平等,族裔平等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一部分了,美国黑人为什么还有这样强烈的不满呢?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法律和政治可以赋予人平等的权利,甚至还可以向弱势族裔倾斜,但无法改变经济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包括以自由竞争为传统的美式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这是美国社会最根本的基础。这个美式经济基础决定着美国社会的基本底色,派生出美国社会的上层建筑。我们非常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个国家的法律政治机器是建立在经济制度之上,受经济制度制约。所以,美国政治上的进步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对抗资本主义。在政治领域,民权运动可以搞了一波又一波,但无论如何不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美国的大资本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对于资本主导一切的美国社会来说,把政治上的平等原则、民主原则运用到经济领域没有任何可能性。如果把政治原则运用于经济生活就会导致平等原则来改造经济制度,而这样一来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的基础——产权原则就会受到威胁。换言之,政治平等运用于经济生活就意味着平分财产,这是资本家不可能接受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一件很“双标”的事情,当资产阶级在反抗王权的时候,他们讲“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就是国王的权力是有限的,不能进入我的私人经济领域。但是在近代完成了形式上的民主化以后,这句话实际上变成了另一种表述:“风可进雨可进,政治原则不可进”,这就是说,政治上无论怎么改革,无论是投票权还是平权法案,都不能改变经济制度,在有产权的地方就不能有民主,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讲的,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了形式上平等的政治制度,但人们却生活在不平等的经济结构中,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这种经济生活原则为什么会造成新的族裔抗争。由于历史上的黑奴制度,黑人虽然在法律上、政治上获得解放,但却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经济生活中,黑人由于长期生活在底层,是最不适应的,政治形式上的平等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经济地位,反而因为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这条红线,更加割裂了上层和下层,加固了黑人的底层地位。

以种族隔离为例。美国有所谓富人区、白人区和贫民区、黑人区,这不是通过政治和法律划分形成的,而是由个人财富的多寡形成的。在美国,房价是一个天然的阶层和种族筛选器,不同的房价形成了不同档次的社区,有白人区、富人区和黑人区、贫民区。高房价客观上把黑人排斥在外,天然形成了一个种族隔离。在黑人聚居的地方,房价通常很便宜,而且有大量政府的福利房,最后造成黑人区呈现出一片破败现象,犯罪率、吸毒率都会很高。

所以,美国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但社会经济生活用金钱的力量依然不断地建构种族隔离的藩篱。在法律上,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自由选择居住的社区。但在房价面前,每个人的选择却是不自由的,一个人财富的多寡决定了他可以居住在哪个社区。今天没有法律规定说黑人就应当聚集在黑人区,而是黑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只能住在黑人聚集的社区。

大量贫困的黑人因为经济能力只能居住在黑人区,形成了变相的种族隔离。这又催生了第二个问题——教育问题。美国好的私立学校,大多是白人有钱人上的。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富裕的华人家庭把子女送到私立学校。但绝大多数黑人上不起这样的学校。而公立学校的问题在于,学校硬件条件的好坏、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教育经费有关系,而教育经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美国,中等、初等教育主要不靠政府拨款,联邦经费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到十分之一。公立中小学的经济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的收入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房地产税。因此,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教育经费中的重要支柱。


这样一来,房子越贵的地方,房地产税越高,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就越充裕,名牌学校就越多;越穷的地区,房价越便宜,房地产税就越低,地方政府能够拿出的教育经费就越少,学校的收入也低。

所以,在美国黑人居住的社区,很难有好的学校,黑人家庭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最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人点燃导火索,或者矛盾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这次再加上特朗普的做法带有种族主义色彩,偏保守主义,引发了黑人群体的反弹。

为什么是美国?

也有人会说,欧洲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没有像美国那样经常爆发大的种族抗议?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也是我采用“美式资本主义”这个概念的原因。
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形式,相对来讲,欧洲的资本主义是比较温和的,国家干预的程度比较大,所以欧洲的左翼力量,社会民主党也好,基督教民主党也好,它的力量比较大,相对来讲社会福利政策要比美国多一些。

但在美国,更强调自由竞争,社会丛林化的程度超过了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也有移民问题,但没有美国这么严重。美国是把资本主义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美国要从根本上解决种族问题就很困难,政府没有办法去干预经济生活,更没有办法改变经济结构、改变所有制,因为这就动了资本主义的根本。

此外,美国的二次分配也做得不够。美国也有一些社会主义的措施,比如通过税收制度把富人的钱分一部分补贴给穷人,但这也导致了穷人反过来很依赖这种福利分配。比如有穷人生了一个小孩,可以补助多少,有些人就为了这个补助不断生小孩,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离婚率、未婚生子的比例很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既缺乏家庭教育,也缺乏学校教育,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暴自弃。

为了麻醉底层群体,美国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曾提出了著名的“奶头乐理论”。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与会者包括萨切尔、老布什、电缆新闻网络、惠普、日微系统的老板等等)的会议,开会的目的在于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20%人能成为精英,80%的人注定会被“边缘化”,而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贫富差距。为了避免20%80%的冲突,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用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消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样对于底层群体来说,永远在低层次中打转,永远翻不了身。而在美国,大多数黑人恰恰成了底层社会的一部分。

美国黑人运动缺了什么?


从历次黑人运动最后都无果而终来看,美国黑人运动本身也有致命弱点。这种运动触发通常都以某一个偶发事件为导火线,缺乏正当的、明确的运动目标,而且运动一旦爆发就往往出现失控现象,往往会变质,出现暴力打砸抢,也引起了社会反感,很难获得普遍支持。在经济领域,也没有系统性地去争取黑人的权利,“黑人命也是命”只是一个口号,很难有说服力。这次抗议也是如此,现在看来,这场运动也很难有什么正面积极的结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美国社会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但通过政治安排又给了民众表达和选择的权利,这种福利主义和改良主义也导致黑人很难真正揭竿而起进行革命,也缺乏一个真正有组织的、有理想的精英集团来领导老百姓进行社会改革。

从上个世纪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之后,美国的黑人运动就再也没有形成过明确的理论纲领和组织纲领,而底层社会的民众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政党。美国的两党政治还是财富精英之间的竞争,只不过在选举期间利用一下下层社会大众的选票而已。现在的民主党,拜登也好,佩洛西也好,参与支持黑人运动都有自己的目的,是想借用这股力量来对付特朗普。


其实,吸取了大量黑人选票的民主党虽然还自称是为少数族裔、为小人物说话,但早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财富精英的代言人。华尔街的金融界、东西两岸高科技产业中的大资本,很多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黑人群体只是民主党在选战中借用的力量。即便是拜登当选了,也不可能解决美国黑人固化在社会底层的问题。

在美式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无论是美国的底层黑人,还是衰落的白人中产阶级,其实都有种无力感,感觉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美国梦”已经成为跟中下层社会没有关系的幻象。美国底层社会能够做的,也就是每隔若干年在街头大规模抗争一下,最后还是无果而终。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